“网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简称IAD),临床上是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的损害。网络成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教授Goldberg提出,后来美国教授Young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
“网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简称IAD),临床上是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的损害。网络成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教授Goldberg提出,后来美国教授Young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 美国心理专家 Goldberg 提出了一套网络成瘾的诊断评估标准,有以下9 项: (1)每月上网超过144 小时,也就是一天4 小时以上; (2)头脑中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 (3)无法抑制上网冲动; (4)不敢和亲友说明上网的时间; (5)可能因上网造成课业及人际关系的问题; (6)上网比自己预期的时间还久; (7)花许多钱在更新网络设备或用于上网; (8)要花更多时间上网才能满足; (9)上网是为逃避现实、解除焦虑; 在这套标准中,只要符合5 项以上,就说明已经上网成瘾。注意事项:上网时间长≠网络成瘾。出于非工作、学习目的平均每天上网6小时以上,这是网络成瘾的一个时间标准。上述上网状态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才能构成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社会功能即学习、工作和交往的能力因长时间上网而受损。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者冲动感,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如果减少或者停止上网时就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而“网瘾”的高发人群主体多数为青少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美国至少有18.3%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而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网络成痛问题也日益严重,据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瘾比例约为16.7%,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人数已经超过100万。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也成为一部分青少年名副其实的“电子海洛因”。尤其部分大型网络游戏更是一大“毒瘤”。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严峻性不容忽视。 2、为什么青少年会沉迷于网络呢?
青少年网络成瘾影响研究 (2)(二)相关范文
|
| |
上一篇:谈谈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 下一篇:青年群体婚恋观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 |
点击查看关于 青少年 网络 成瘾 影响 研究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