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544
地震后的心理危机干预
[摘 要]地震等灾难性事件使人们内心原本平静的感知、情绪和意志在危机事件之下变得摇摇欲坠,各部分的机能的平衡被在创伤后应激发生之时,人内心的平衡被突发的灾难性事件打乱,这时候就需要危机干预来恢复这种内心的平衡。需要危机干预的人员不仅包括受灾者、也同时包括各种参与救援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心理干预的技术要点主要有亲友安慰的支持性心理治疗,矫正错误的认知,熟悉恐惧及心理晤谈技术等等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 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晤谈(CISD)
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地震发生之后,有的人失去了生命,有的人是幸存者,但可能会经历家园的摧毁,亲人的伤亡或自己身体的伤害,灾难带来的的悲伤、恐惧、焦虑等各种情感阴霾也损害了灾区群众原本明朗的心灵。在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之时如何理解心理危机干预,如何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什么是地震后的心理危机干预:
在灾难发生以后,有效的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对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调整,并学习到应对危机有效的策略与健康的行为,增进心理健康。在心理学领域中,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
二.地震后常见的心理反应与躯体症状:
1.印记与闪回
灾难事件由于相应的物理刺激强度都很大,它会立即在当事人的大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而且这个印记这辈子也难消失。之后当类似的情境再次出现时,大脑就会立即唤起这个印记,并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某人被地震的废墟掩埋一段时间后获救,那么今后任何时候只要处于狭小的,黑暗的空间里,他在废墟里的印记就会被唤醒,从而出现惊恐、呼吸困难、绝望、逃离现场等强烈的应激反应。
2.无力感与挫败感
灾难的强烈破坏力往往在短时间内带来生命,财产的大量损失,从而导致人们的脆弱感。尤其强烈的地震,房屋夷为平地,不相信眼前的事实,人自身的渺小,对眼前的无能为力等各种情绪反应将会出现。
3.负疚感
也是灾难发生以后常见的情绪反应,人们往往有很强烈的自责,反复内疚的猜想如果自己当时怎么怎么样就会不会发生现在的状况,常常深陷其中无力自拔。
4.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