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644
中学生逆反行为及疏导
[摘 要] 中学生表现出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是青少年时期比较多见的现象。本文依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分析了中学生逆反行为产生的主要心理原因,着重用案例描述了中学生逆反行为常见的八种表现,探讨了针对每种逆反行为所应采取的相应的疏导措施,希望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中学生 逆反行为 表现 疏导
一、中学生逆反行为及其表现
(一)、什么是逆反行为
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故意提醒读者不要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结果,大多数读者采取了与告诫相反的态度,首先翻看了第八章的内容。这种在特定的条件下,其言行与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了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是逆反行为的典型反映。
所谓逆反行为,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相反的言语和行动。逆反行为是逆反心理的表现,它是一种对抗行为,不服从或者有意违抗教育者的说服和命令。
(二)、逆反行为的主要表现
中学生逆反行为的表现复杂多样。根据中学生逆反行为产生机制,可以将逆反行为分为:
1、超限逆反行为 指由于教育时间过长,超过了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限度而产生的逆反行为。
2、饱和逆反行为 指由于过多地重复某些教育内容而引起的逆发行为。
3、禁果逆反行为 指青少年对被禁止的东西特别感到好奇,从而想违反禁令去尝试的行为。
4、信任逆反行为 指中学生由于对教育者缺乏信任而对其教育内容产生的逆反行为。
5、自主逆反行为 指由于教育者的教育方式不当而使中学生感到自主性受到威胁时产生的逆反行为。
6、评定逆反行为 指教育者对某一事物的过度评价在中学生中引起的逆反行为。
7、情境逆反行为 指在不适宜的情境中进行教育行为时产生的逆反行为。情境是指个人意识到的对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小环境。
8、归因逆反行为 指由于对教育者的内在动机产生怀疑而发生的逆反行为。
二、中学生逆反行为产生的原因
中学生逆反行为来之于逆反心理,逆反行为之所以在中学生中表现比较突出,主要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