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开透明原则 基本要求和核心思想是政府掌握的个人与公共信息向社会公开。政府机关的所有活动,从立法、执法、提供资讯、社会服务,以及政府所掌握的个人信息,除了必须保密以及涉及个人隐私的部分外,都有义务向社会公众开放。二、角色意识与公共管理者的能力建设在公共管理的治理环境下, 政府不再是唯一的管..
(三)公开透明原则 基本要求和核心思想是政府掌握的个人与公共信息向社会公开。政府机关的所有活动,从立法、执法、提供资讯、社会服务,以及政府所掌握的个人信息,除了必须保密以及涉及个人隐私的部分外,都有义务向社会公众开放。 二、角色意识与公共管理者的能力建设 在公共管理的治理环境下, 政府不再是唯一的管理主体, 但仍是重要的管理主体, 而且是能力本位的管理主体。人作为行政体制中主要的和基本的组成部分, 健全的行政体制必然会选择对人的能力的关注, 而人的能力建设又只能落实到具体的单个人身上。因而, 公共管理者的能力建设也只能依赖于公共管理者个体, 依赖于个体对社会规定的其所应扮演的角色行为模式的认知。个体对他所担任的职业角色有着越强烈的角色意识, 他就越会积极主动地致力于职业责任义务的领悟, 并自觉地用于指导自己的个人行为, 把它内化为支配个人行为的动力, 督促个体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因此可以说, 角色意识不仅可以推动公共管理者的能力建设, 而且是公共管理者能力建设的必要构成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角色意识的增强本身就意味着公共管理者能力的提升。 我国公务员法所确立的德、能、勤、绩、廉考核体系, 不仅表明了能在职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 同时也说明了能的提高必须是以“德”为首位的。人的道德生活来源于人的社会角色。只有了解和确定人在社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才能判定他的行为在何种程度上是道德的。其他社会主体对公共管理者的角色期待, 即对公共管理者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完成什么样的社会性事务的期待只有在被公共管理者自身所了解后, 才能使其知悉公共管理这个职业的社会存在必要性, 认识到职业实践的社会价值, 从而引致公共管理者角色意识的产生。公共管理者的能力建设由于有了角色意识的指引, 在职业实践中增强了主体的能动性与自觉性。角色意识的强化使公共管理者的能力建设过程具有道德的思维向度, 在能力建设中哪怕向前只是走了很小的一步也意味着进步, 因为这是朝向目标的迈进。道德的向度使公共管理者更加注重思考, 主动地将服务价值用以指导个体的能力建设, 使能力的增强与公共利益的增进成为相一致的过程, 从而使公共管理者的能力建设与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相比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互联网时代公共管理者能力建设研究(二)相关范文
|
| |
上一篇:中国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建设 | 下一篇:行政管理专业学习心得 |
点击查看关于 互联网 时代 公共 管理者 能力 建设 研究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