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应当就行政机关及行政机构对外管理的资格要件;行政授权的主体、对象、标准;行政委托的条件、标准以及行政协助 的方式、责任、条件等问题作出统一明确的规定。 二、行政组织法的功能 行政组织法的功能是指完备的行政组织法可以发挥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行政组织法的功能是由基本内容和法律固有的规范性、强制性等特点所决定的。笔者认为行政组织法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一)权力配置的功能 这一功能表现在:第一,设定权力。即行政组织法可以对行政组织的权限作出统一明确的规定。从法治的角度说,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予,并通过法律规定,法律没有授予的权力,行政机关不得擅自行使。因此,行政组织权限的设定绝不是一个事实问题,而是法律问题。如前所述,行政组织的权限包括事权和具体权限两部分,对于前者,行政组织法应明确规定,对后者,行政组织法则可作基本规定,再由其他行政法律加以具体化。第二,分配权力。即行政组织法可以通过其第二级立法,如制定《中央与地方关系法》、《国务院组织法》、中央各行政机构设置法等对行政组织的权限合理进行分配。这里的权力分配既包括纵向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也包括横向的中央各行政机构之间的合理分配。目前,我国在行政权的分配上基本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无论是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还是国务院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分工,都不是靠法律来推行和保障的。国务院各部门的职能分工及权力分配由国务院“三定”方案决定(即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三定方案仅系国务院的决定,而且是自下而上产生的,缺乏对行政事务的全面分解、归责,因而各部门之间的职能、权限冲突比较严重。为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各种临时机构应运而生。笔者认为行政组织法在行政权的分配上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一方面,行政组织立法会比任何形式的决定慎重得多,它需要详细的论证,民众的广泛参与,集思广益,因而在权力分配的合理性上较有保障;另一方面,涉及权力分配方面的组织法一旦制定出来,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可防止因人设事,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第三,调整权力,即行政组织法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职能的转变,赋予行政组织新的权力,或取消原有的一些权力,还可以对行政权重新进行分配。调整权力与设定权力、分配权力有相通的一面,但又有独特的意义,尤其表现在取消力方面,因为行政机关一旦享有某种权力很难自动放弃,对行政权的调整必须借助于法律手段。 行政组织法的权力配置功能是其他法律所不具备的,虽然与行政管理有关的单行的法律法规中也可规定行政机关及行政机构的权力,但只能就事论事、个别地、分散地规定,缺乏统一性和完整性。此外,在中央和地方权力的分配上以及中央行政机构权力的分工上,任何法律也无法取代行政组织法的作用。 (二)规范管理功能 行政组织法在规范和管理行政组织方面具有明显的功能:首先,有利于有关行政组织方面的术语的统一和明确,例如,何谓行政组织、行政机关、行政机构、公务员、行政编制等,都需组织法统一加以规定。从实际情况来看,行政机关及行政机构缺乏明确界定,一个组织是不是国家行政机构,不是取决于它的性质,即是否行使行政权,而是按其所使用经费的不同加以确定。有些组织明明是为行使行政权而设,却人为地将其列为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经费。不管这种做法的目的为何,其结果不利于行政组织的系统管理,并使得行政组织对外管理的主体形式复杂化。因此,从性质上来界定行政机关及行政机构实属必要。第二,有利于规范行政机构的设置。国务院组织法第8条规定,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经总理提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但实际上,国务院行政机构的设置由国务院决定,全国人大及人大常委会的批准只不过是走形式,因为既没有设置的标准,而且与职权的分工无关,因而不可能对其进行实质性的论证。行政组织法可以对行政机构的设置规定统一标准,确立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原则,以真正起到约束的作用。第三,规范行政机关的外部管理主体形式,如行政授权、行政委托、行政协助等。第四,有利于规范行政编制管理及公务员管理。行政编制管理与公务员管理,如果没有法律的保障,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 规范性是所有法律具有的共同功能,在行政组织的内部及对外管理中尤具有重要意义。从现行制度上看,行政组织的内部及外部管理呈现出无序化,缺乏统一界定、统一规范、统一标准,非合理性的因素较多,长官意志、随意性较大,较为混乱。我们认为只有加强行政组织法建设,才能变无序为有序,使行政组织的管理步入法治化的轨道。
(三)保障功能 这一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障公民行政参与权的实现,例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参加到公务员序列进行管理;在行政机构的设置过程中以及在确定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参与自己的意见。第二,保障对行政组织的管理符合客观规律,行政组织法可以将行政学研究的成果、实践中好的经验肯定下来,如公务员制度,管理层次、管理幅度与行政效率的关系等。第三,保障行政机构的设置、权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行政组织立法要从客观上对市场经济中所涉及的行政事项进行分解、汇总,并合理分工,以真正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第四,保障行政改革的顺利进行。行政改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政府行政体制和机构的改革,广义的除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外,还包括行政方式方法以及重大行政原则的变革。行政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使行政组织发挥最大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往我国也曾进行过行政改革(以机构改革为中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始终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改革的成果没有用法律加在巩固,没有法律的保障。例如机构改革,改革风一过,又恢复如旧,甚至于在机构、人员的增长上变本加厉,而且没有人需为其承担法律责任。纵观我国行政改革的经验,凡成功的行政改革无不立法先行,并用法律保障改革的成果。 (四)控制功能 这是行政组织法最重要的一项功能。具体表现在:第一,行政组织法可以控制行政组织权力的自我膨胀。众所周知,行政组织的权力最终是由公务员个人行使的,而权力总有扩张的趋势和倾向,因而行政组织的权力很容易自行膨胀;又由于我国行政权力一向十分强大,界限不清,不受约束,对行政权力的扩张没有制约手段,因而通过行政组织立法对行政组织权力加以限定,无疑将有效地遏制这种自我膨胀。第二,有利于控制行政机构的总数以及内部机构、公务员的规模。行政组织整体规模的失控将造成两大弊病,一是将大量消耗国家的财力,使国民不堪重负,因为维持庞大的行政组织的运转完全靠税收负担,机构、人员越多,公民的负担就越重;二是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机构重叠,职能不清,人浮于事。扯皮、内耗、管理层次增加,自然会影响行政效率,也容易滋生官僚主义。过去我们虽然强调精简机构、控制人员增长,但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公务员的总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长,这足以说明对行政组织整体规模控制之必要。行政组织法可以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对机构、人员的总体规模进行控制。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为控制行政人员的增长,日本于60年代制定了总定员法,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以上所说的功能是指完备的行政组织法规体系应当发挥的作用。显然,这些功能在实践中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一方面是行政组织法本身不健全所致,另一方面也与我们对行政组织法不重视、对其缺乏研究
行政组织法与依法行政(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