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社区社会组织理论综述1
二、发达国家社区社会组织经验借鉴1
三、我国社区社会组织现状剖析4
四、完善我国社区社会组织有效建议5
参考文献8
内 容 摘 要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未西方国家掀起了规模庞大的“社团革命”。社会组织作为非营利组织在国家治理、公共服务的作用日益显现。90年代以后,随着社区建设的开始,社区社会组织在我国东部发达城市的社区大量涌现,在满足社会多样性需求、维护社会团结、促进社会融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借鉴发达国家社会组织经验,分析我国社区社会组织现状,有力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工作将是今后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发展领域。
关键词:社会组织 社区社会组织 社区建设
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分析
一、社区社会组织理论综述
(一)什么是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也称为“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等,这一名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舶来品”,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人开始直面这一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社会组织是对传统的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称谓的改造,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深刻认识这类组织的基本属性、主要特征而形成的科学概括。这个词曾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首次使用,在十七大报告中得到进一步确认。在民政部门登记和管理的视角中,社会组织是指由各级民政部门作为登记管理机关并纳入管理范围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三类社会组织。
(二)什么是社区社会组织
目前,国内外对社区社会组织没有一个统一普遍的定义。一般认为,社区社会组织指的是由社区组织或个人在社区(镇、街道)范围内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的,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的民间自发组织。社区社会组织不等于社会组织,但社区社会组织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社区社会组织的主要类型
1、根据备案或注册的标准分,共分为三类(1)正式注册的社会组织;(2)街道或社区备案的社会组织;(3)未注册未备案的社会组织。
注册是指社会组织在区级或区级以上民政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条例,提交材料并获得审核通过的社会组织。据有关统计数据可知,已登记注册和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大多为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民办敬老机构等民办非企业单位,注册资金高,所开展的业务能带来一定收入,而社团组织中大多数以社区计生协会、老年协会、残疾人协会等由政府主导的社区社会组织组成。
2、根据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实际管理的社区社会组织归属范畴分,共有四大列:(1)传统党群组织类,如工、青、团、妇等;(2)民办非企业、社会团体、基金会;(3)两新组织类,包括两新社会组织等;(4)社会体制改革中新产生的各类社会组织,如各类文体协会、民办学校等。
3、根据活动内容分:(1)公益慈善类,如志愿者协会,互助帮扶组织、慈善会等;(2)生活服务类,如民办幼儿园、科普夜校、法律咨询机构等;(3),文体活动类,如艺术团、表演队、太极协会、文化服务中心等;(4)教育培训类:老年大学、成人教育学校等;(5)权益维护类:如业主委员会等。
二、发达国家社区社会组织经验借鉴
社会组织作为非营利性、非政治性的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治理角色,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关注,并在国内外经济社会公共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显现良好发展态势。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的数量众多,规模庞大,发展迅速。美国目前注册的就有100多万,每年大约新增6万多,大多的非政府组织社会组织活动在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社会管理领域,在促进社会就业、保护弱势群体、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经济发展等起到了较大作用,成为实现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力量。
(一)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中呈现的特点
1、社区社会组织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如英国在1601年出台的《慈善法》、《救济法》,美国的《联邦税法》都是围绕社会组织管理所制定的相应法律法规,有效地促进和规范了社会组织管理有序发展。
2、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范围内容不断扩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现代福利国家的危机和全球危机蔓延,一场“全球性的社团革命”兴起。据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非营利部门比较项目负责人观察,过去20年里全球出的“结社革命”,各国涌现了一大批社会组织。这些非政府组织的社会组织种类多、规模大,服务能力强,甚至有许多跨国服务志愿活动,在人类面临的具有共性的发展问题如饥饿、污染、贫困等发展难题上,有力成为影响全球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社会参与力量。
3、社区社会组织与政府互利合作的内涵。政府与社会组织因各自双方所持立场、态度及战略选择的差异性,导致了双方相对的独立性。从各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来看,政府能否为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提供最起码的政治文化氛围环境,能否尽可能的多为社会组织提供物质和制度等方面的支持,这直接关系到特定类型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也影响到政府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广度与深度。发达国家政府的支持成为社会组织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与政府的合作也成为社会组织实现其组织目标的重要策略。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构建起了功能互补、目标互利、协同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共同治理,各有侧重的系统结构。
4、社区社会组织强化了公众参与组织化程度及其参与效果。社会组织是民主社会深入发展的产物,它为政府的民主化发展和政府职能改革提供了新的社会和政治基础。社会组织本身就为公民参与公共政治,影响公共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组织化参与渠道。在美国,美国国会经常就即将纳入议程的热点社会问题向相关社会组织了解情况,进行专业意见咨询等。这些社会组织立足基层、深入民众,能够为政府提供更中肯、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在西方国家,政府的选举和政府走向等往往需要社会组织的支持和参与,从而赢得更多民众的认同。
(二)发达国家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经验
1、准确界定政社关系定位,健全与完善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制度。
上世纪末全球经济社会的转轨,从整体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型,各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与市场的各自功能定位面临重大调整。英国政府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开展了以“市场化”为核心价值取向的新公共管理运动,通过政策法规的健全、完善,强调政府同企业、政府同民间非营利社会部门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尝试通过“市场机制”再造政府流程,提升政府绩效。纵观发达国家社会管理实践来看,在国家治理层面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有关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标准的法律法规。用法制强制性规定和规范了社会组织的发展运行,如以基本法形式确立并保证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保证其组织基础的合法性;在国家治理层面用立法形式保证社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制度环境;在国家治理结构运行中通过出台专门的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标准监管条例,用不同的方式如结社法、行会法等加以管理,保了社会组织参与公共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秩序。
2、丰富国家治理内容体系,重视社会资本的培育与整合。
在西方,社会组织正经历着快速发展的阶段,其数量、规模不断增加,影响力不断扩大。据统计,德国8000多万人中有2500万人从事或参与社会组织活动,作为弥补政府治理和市场失灵的有效社会整合机制。社会组织以草根组织群众代表的身份活跃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层面,发挥着政府和市场无法替代的作用。国家领导人和政府的重视与倡导,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活动的发展营造了非常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社会组织的高度发展与政府观念的转变,高度重视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并支持和鼓励,是社会组织发展离不开的重要保障。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应当注重社会资本的培育和整合,优化提升社会建设及现代国家治理能力和国家治理体系。
3、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的作用。
在现实社会发展中,大量的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仍是通过家庭、社区、公益组织等形式来实现的。从社会公共生活的组织和形式来看,社会组织中公众自愿的、自发参与到社会组织中开展自利性的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社会公共活动,本着就是一种充满现代性意义的公民实践行为方式。社会组织与人们的生活正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就业等或多或少都要借助社会组织部门及力量为提供,公众各项合法权益的保护和经济发展需要通过社会组织部门上的参与来共同实现。公众对多元化利益需要的诉求、对政府公共政策和决议的不同意见也要依靠社会组织协助才能实现。社会组织日益活跃,不断成为社会公共治理的主体之一在社会管理及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分析(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