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
本文简述了行政文化革新的背景。并对行政文化革新的原因进行了论述。同时本文也阐述了对廉政建设的认识,深刻探究了行政文化革新与廉政建设二者之间的联系。
引言
行政文化革新的背景和讨论
简述廉政建设及其重要性
论行政文化革新与廉政建设的联系
结语
内 容 摘 要
廉政建设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搞好廉政建设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因素, 而行政文化作为行政管理之魂, 深刻地影响着行政管理的各方面。因此, 搞好廉政建设, 首先必须创新行政文化。两者相辅相成。
关键词: 行政文化 创新 廉政建设 发展
行政文化革新与廉政建设
引言
行政文化在任何一种行政体制,行政过程和行政改革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行政文化也是行政体制的重要支撑。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与行政文化的革新,换言之,要深化和发展行政体制改革,就要紧紧抓住行政文化革新这一重要方面,从而使行政文化的各个功能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在传统的行政文化中,往往都存在一些阻碍当今行政体制的弊端,所以对于行政文化的革新应是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廉政建设也是当下社会关注的聚焦点。群众利益是廉政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一思想体现在整个廉政建设实践中。廉政建设的木的是求得社会更好的发展。而科学合理的制度也成为廉政发展得首要前提,廉政建设中的许多问题也只有在发展和实行的过程中才能发现,从而廉政建设必须在法制的轨道上进行才能保证其发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目前, 在我国正处于经济和政治体制转轨,“入世”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我们应当弘扬和继承传统优秀的行政文化, 同时借鉴发达国家行政文化的先进理念, 融入当今时代特征, 创新行政文化, 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行政文化, 推进我国廉政建设。廉政建设和社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和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需要行政文化革新和廉政建设同时顺利协调的进行,才能保证实现其二者真正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逐渐加强,这也为行政文化的创新和廉政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行政文化创新的背景及讨论。
行政文化是文化在行政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形式。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含人们对行政体系及其行政活动的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以及人们所遵循的行政原则、行政传统和行政习惯等。行政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功能:导向功能,聚合功能,调节控制功能和改造更新功能。行政文化创新是指根据行政文化发展的需要,对行政现象的形成和发展形成新的认识。行政文化革新以传承批判传统行政文化和借鉴外来行政文化为基础,对新的行政文化进行革新,是行政文化能够持续发展的持续创新。同时行政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与建设创新型政府相结合。行政文化是行政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行政文化革新对建设创新型政府有着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为创新性政府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2 为创新性政府提供充足的精神动力。3为创新性政府的建设提供文化氛围。4 为建设创新性政府提供理论指导。
在传统的行政文化中存在着很多影响行政文化发展的弊端。我们需要及时认清并改正。这些弊端阻碍了行政文化革新的发展。这些障碍及弊端表现在几个不同的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制约了行政职能的转化,众所周知,行政体制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行政职能。如果行政职能不能够实现良好的转化,那么行政体制中的其它环节就很难正常运行。第二个方面是影响行政法治的完善。目前我国的法制建设已经逐渐完善,但是行政执法与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是相距甚远。行政法治在整个行政体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三个方面是抑制行政权力的调整。行政文化创新的根本就是对行政体制中内部的权力分配进行重新的调整。而在传统的行政文化中,在公共权利的调整中总是出现法坛的现象,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中。第四个方面是阻碍行政队伍的建设。行政文化创新需要一支高效且高素质的行政队伍。在传统的行政文化中,裙带关系以及任人唯亲等不良现象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不良现象并没有被没有被完全的杜绝。要想对行政文化进行彻底革新,必须要整顿行政队伍的作风,并建设一支符合行政文化创新要求的队伍。
行政文化革新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行政文化自身需要进行革新和创新,二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化对行政系统产生了影响,与此同时也对原有的行政文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逐步的发展与完善,也正从传统社会转型为动态的发展中社会。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行政系统的理念和行为需要适应社会转型。行政文化需摒弃旧的行政观念,建立新的以经济发展优先为核心的行政理念。经济和社会在发展的同时,政治体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政治体制的改革可以作为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政治体制的革新会直接作用于行政文化的创新。社会的发展和转型通常伴随着社会文化的转型。而行政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一部分。政治文化的更新决定了行政文化发展的方向。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同时也掀起了全球化的浪潮,由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会受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要求中国的行政文化革新要面向全世界,积极借鉴吸收各国先进的行政文化。
中国现代行政文化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新型行政文化,这既是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在现代的延续,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结果。近代以来,西学东渐,随着欧风美雨的荡涤,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锲合,一方面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另一方面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方面,又力排传统文化的消极方面,在反对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同时,强调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如大同思想、辩证法思想和自强不息思想和谐地融合成一体,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构成了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基本框架。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群众路线,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自律,坚持行政改革,优化行政组织,开始注重法制、效率,逐步走向开放,是当今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主旋律。行政文化是在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社会行政文化的积淀性和持久性难以在短期内消除。曾以璀灿而闻名于世的中国古代行政文化其精华与糟粕并存,既有统一性、严密性和实用性特点,又有专制性、封闭性和保守性特点,使中国现代行政文化在继承古代文化优秀传统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行政文化的消极影响。
二.廉政建设。
廉政的基本涵义有四:一是要造就一个公正廉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二是要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三要制定并严格实施确保政治清明的政策和措施以取信于民,四要求各级官吏树立廉洁奉公的官德和不贪不淫的私德以为民之表率。
党历来高度重视正确处理反腐倡廉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注意及时纠正将两者对立起来的错误倾向。特别是每当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时,社会上总有一些人会借促进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之名,要求纪律松绑、放松监督,甚至否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作用。对此,我们党从不回避、从不纵容,而是积极回应、积极引导,防止人们走入思想认识的误区。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毫不动摇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正确处理反腐倡廉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必须坚持破立结合、破中有立的方法和原则,善于通过破除错误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当前影响我省党员干部思想的错误言论,概括起来,主要有“冲突论”、“解放论”、“松绑论”三种。我们要正本清源、激浊扬清,及时廓清这些错误言论对党员干部思想的干扰,为推进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实现反腐倡廉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必须把握好思想教育环节首先,要帮助人们尤其是领导干部增强反腐倡廉意识特别是廉洁自律意识。反腐倡廉和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坚持“两手抓”的重要任务,理应抓紧、抓实、抓好。没有反腐倡廉作前提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不可能健康有序地进行。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反腐倡廉也就失去了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反腐倡廉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其良性互动方面存在模糊认识,甚至把两者割裂或对立起来。他们在抓反腐倡廉的时候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认识不到位,思想不解放,观念陈旧,不是持观望态度,就是起阻碍作用,前怕狼后怕虎,不敢进取,不会发展。他们在抓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却又忽视反腐倡廉工作,甚至将其当作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来看待。比如在招商引资和一些经济活动中,就有人违规操作,闯红灯或绕道走、打擦边球,试图打破反腐倡廉的一些“清规戒律”。我们说反腐倡廉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催化剂,经济社会的发展又为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氛围。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早已被无数事实所佐证。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态势下,抓好反腐倡廉教育,增强全民反腐倡廉意识显得极为紧迫。在严格自律的同时又不忘他律,形成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氛围。我们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目的是要从思想上为人们筑起一道防线。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廉政建设指政府廉价和政府人员廉洁。一个好的政府应该是即廉洁又廉价。近些年来,行政成本的增加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这与廉政二字也背道而驰。
党在十五大以后提出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通过深化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十六字方针,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作出的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党和政府从教育、制度、监督等各个环节出发,建立标本兼治的综合体系进行廉政建设的宏观战略和清晰思路,既全面又有重点,摆脱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治理局面,迈出了廉政建设体系化的坚实的一步。
三.论行政文化革新与廉政建设的联系
行政文化革新与廉政建设从表面看并无紧密的联系,但若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两者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行政文化革新和廉政建设的根本目的都是从根本上真正的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我国正处于转型关键时刻,如果行政文化革新能够与廉政建设相辅相成,就会为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什么要进行行政文化革新,为什么要进行廉政建设,根本原因在于在传统行政文化的基础下,我国的行政文化发展的方向有所偏离,政府的廉政建设也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从而出现在很多不同程度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对现有的行政体制和行政文化进行彻底的革新与创新。与此同时,政府也要积极的实施廉政建设,使廉政建设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行政文化和廉政建设可为彼此提供理论支撑和支持。
要实现廉政建设和行政文化创新的良性互动,必须要摆正两者的位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有失偏颇。只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用廉政建设的实际举措去保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用行政文化创新的成果促使经济社会发展的“增值”;用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例验证反廉政建设的重要,借鉴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促进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入。使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良性互动和“双赢”。
结语
进入21世纪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形形色色的利益诱惑,这就需要我们必须用坚定的信念、世界的眼光、睿智的头脑和科学的方法去面对、去鉴别、去思考、去行动。尤其是在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前,怎样实现廉政建设和行政文化创新二者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突出问题,也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落实。
参 考 文 献
安世民 论中国行政文化的革新 甘肃社会科学 第四期,2000
彭国甫, 盛明科. 行政文化创新:行政体制创新的核心[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27(3):3-5.
颜佳华, 罗绍昀, 方浩伟. 行政文化创新与创新型政府建设[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40(3):10-13.
唐检云. 论中国行政文化创新[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27(1):141-143.
张康之. 论“廉政建设”一词的完整内涵[J]. 中国行政管理, 2010(8):21-22.
汤艳文, 敬乂嘉, 刘春荣. 中国地方政府廉政建设测评体系的指标研究[J]. 社会, 2008, 28(5):20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