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是低年级接受教育的基础。相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小学低年级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由“朦胧”逐渐走向“清醒”。学校的环境发生改变,表面上跟社会生活相差甚远,但是从低年级生活、学习、作息时间的规范形式来看,已经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幼儿园以“保教、抚育”为主,老师细心周到的..
1、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是低年级接受教育的基础。相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小学低年级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由“朦胧”逐渐走向“清醒”。学校的环境发生改变,表面上跟社会生活相差甚远,但是从低年级生活、学习、作息时间的规范形式来看,已经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幼儿园以“保教、抚育”为主,老师细心周到的照顾,让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孩子的许多知识是通过游戏和实物以直观方式轻轻松松地学到的。而进入小学后,每天上六七节课,许多事情让孩子独立完成。如果说幼儿园更多地强调“呵护”与“照顾”,那么一年级则注重“自理”和“自立”。幼儿园虽然也有规范的生活、行为、准则,但老师则更多地承担了“保育员”的角色。从心理角度来看,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远远低于“无意注意”。而一年级的小学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已经初步具备,需要的只是“点拨”、“约束”和“自律”,纪律约束则由“软化”向“硬化”转变。处于衔接两端的教育是有很大差异的。①、学习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在幼儿园,教室布置得五彩缤纷,有各种活动区,各类玩具、图书,可供儿童自主游戏、娱乐。而在小学教室布置的比较单调,密密麻麻地排满桌椅,墙壁上挂着评比表等,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②、教师的角色的转变:在幼儿园,教师像母亲一样照顾幼儿的饮食、睡眠、卫生等一日生活,与幼儿有相当多的个别交流时间。在小学,教师固然也会照顾儿童的生活,与他们个别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班级管理上。③、行为规范的改变:幼儿园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孩子可以自由活动,轻松愉快的学习和生活。而在小学,基本的学习和活动是上课。对儿童的学习行为和日常生活有了新的规范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听讲,思维要跟着教学节奏,作业要按时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诚然,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生活的规范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但具备现实的生理基础,而对其今后的成长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积极实施新课改教育的今天,作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期的老师,特别要处理好这一阶段对孩子的引导,使其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其次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关于学习“幼小”有效衔接的体会(三)相关范文
|
| |
上一篇:浅谈幼师如何指导幼儿区角活动 | 下一篇:幼儿教育现状调查及问题解决策略 |
点击查看关于 关于 学习 幼小 有效 衔接 体会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