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给孩子讲故事幼儿园的孩子们,大多3-6岁,正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如果能让孩子多听故事,多说儿歌,多朗诵古诗,将对孩子以后的口语表达、说话能力起到很好的效果。我班的孩子年龄不大,但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听故事。早上,孩子们到园的时间等等不一,为了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不让早到的孩子感到无..
多给孩子讲故事幼儿园的孩子们,大多3-6岁,正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如果能让孩子多听故事,多说儿歌,多朗诵古诗,将对孩子以后的口语表达、说话能力起到很好的效果。我班的孩子年龄不大,但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听故事。早上,孩子们到园的时间等等不一,为了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不让早到的孩子感到无事可干。每天早上,我都播放故事磁带或音乐磁带。我发现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针对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我将听故事这一环节穿插在午饭、睡觉前后和放学前,一个多月下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孩子们在午饭期间边听故事,边做饭前的准备工作,一举多得。孩子们从听的故事中学到了不少的生活常规,自觉性提高了很多。孩子们敢大胆举手讲话,并且口语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讲故事有以上的好处和作用。我们当老师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做家长的往往喜欢看到孩子笑,不愿看到孩子哭。当孩子有什么要求的时候,家长往往以满足孩子,能让孩子高兴为出发点。有时候孩子“无理”地要求,不少长辈也往往采取宽容态度尽量满足。孩子的确让人喜欢,现在又多是独生子女,长辈自然更呵护倍至。然而孩子年龄小,还不懂事,正是需要家长教导培养的关键时期,教育孩子当然以爱为前提,但如果一味的满足孩子,会使孩子不明白对与错,落下了成长中很重要的一课。事实上,孩子的要求哪些是该满足的,哪些是该不满足的,家长是知道的,只是好像总怕委屈了孩子,狠不下心。如果这样下去,只会纵容孩子形成不好的习惯。 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刚刚迈出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来到陌生的幼儿园环境,要适应陌生的小伙伴和老师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这些对于任性、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要对幼儿进行感情教育,必须首先让幼儿明辨是非,培养孩子善良的意识,知道如何做是对的,如何做是错的,为什么?在提出教育要求的同时要让幼儿懂得这样做的好处,即对于幼儿的积极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哪怕是一点点的表扬,而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地批评纠正,告诉什么地方的错误,通过这样的对错让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增强战胜缺点的信心和勇气,使幼儿的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逐渐学会懂得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同情别人,最终生成健康的情感,形成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从细节做起。
通过幼儿工作让小朋友形成好的习惯(二)相关范文
|
| |
上一篇:论幼儿入园前应做何种准备 (2) | 下一篇:关于农村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几点.. |
点击查看关于 通过 幼儿 工作 小朋友 形成 习惯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