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罗马时期,学者对于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观点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观点认为教师对于学生要严格要求,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权威。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师应该以真诚、宽容、平等、友善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提高自身的才能和德行,以身示范,把学生培育成道德高尚的人。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教师是..
古希腊,罗马时期,学者对于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观点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观点认为教师对于学生要严格要求,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权威。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师应该以真诚、宽容、平等、友善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提高自身的才能和德行,以身示范,把学生培育成道德高尚的人。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精神文明的播种者。孔子是中国第一个提出教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的人,他认为教师应是学生的榜样,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教育学生,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幼儿的成长有特殊的影响。幼儿模仿性强,教师的行为举止就是他们直观的生活学习榜样,年龄越小越是这样。因此,作为幼儿教师,他比任何职业的人更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思想进步,言行一致。 二、幼师道德失范的现状 (一)职业生存状况不佳,认同感低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往往是3-6岁的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心发育不成熟,自理能力较差,因此幼师不仅要承担教育任务,还要承担保育任务,工作十分繁琐,很多人对幼师认知存在偏差,认为幼师工作就是“哄哄孩子、带孩子玩”,与中小学教师相比社会地位不高,享受社会资源较少。一方面要承受来自幼儿园、家长、幼儿等多重压力,另一方面自身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控制情绪,不善于向外界求助,极易陷入心理困境,容易将生活中的烦恼或不良情绪带入工作当中,出现道德失范行为。 (二)学校缺乏系统性职业道德专业知识 学校在职业道德课程上的建设不足,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脱离岗位需求,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一方面,目前中职幼师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业技能的学习占据了绝大部分,尤其是学习效果明显的舞蹈、美术、钢琴等,更是学校投入人力物力建设的核心课程,而职业道德课程这一关系长远的基础课程则常被忽略。另一方面,授课教师缺少幼教相关行业背景,对岗位职业道德认知较少,教学缺乏针对性,不适应幼师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专业教师则很少关注职业道德教育,即使关注,但也由于缺乏系统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也显得力不从心。 |
| |
上一篇: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6) | 下一篇:我抓好工作计划落实的策略分析 |
点击查看关于 幼师 职业道德 失范 现状 对策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