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们一般都“望子成龙”,加上家长们大多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这种心态直接在幼儿身上“付诸实践”,最终结果是导致对幼儿的教育趋向“小学化”。在学习方面,家长们认为幼儿提前掌握认字、拼写、阅读、算术等基本知识,就为进入小学打好了入学基础。而幼儿园从自身利益考虑,也就一味迎合家长的需求,开设各种各..
中国家长们一般都“望子成龙”,加上家长们大多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这种心态直接在幼儿身上“付诸实践”,最终结果是导致对幼儿的教育趋向“小学化”。在学习方面,家长们认为幼儿提前掌握认字、拼写、阅读、算术等基本知识,就为进入小学打好了入学基础。而幼儿园从自身利益考虑,也就一味迎合家长的需求,开设各种各样的兴趣特长班,在达到稳定生源的目的的同时,更是多了一项数目不小的收入。家长的这些认识误区,加重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程度。 (四)教师队伍素养不足促进了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我国教师队伍整体待遇不高,而且各地区相差很大,与义务教育教师一样,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流动性也非常大,流动的规律基本都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往发达地区、从农村地区流向城市,导致了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精英往一个城市几个公办幼儿园集中,其他幼儿园整体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则参差不齐,特别是农村地区,有超过一半的农村幼儿教师属非科班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虽然有些接受过短期培训,但其专业素养并没有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直接导致了其教育观念落后和教育行为的偏差,很多民办幼儿园教师没有合格学历,职前岗后没有接受过专业理论和技能的系统学习与培训,不了解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最简便了事的方法就是采取小学化形式对幼儿进行教学,以简单满足家长的需求。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治理对策 (一)倡导正确的学前教育理念 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学前教育“国十条”),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重大举措,2012年10月,教育部研究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学前教育“国十条”的重要举措。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国十条”明确要求“国家颁布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的印发对于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精神,需要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类大众宣传媒体,想全社会广为传播,树立大众正确的学前教育理念。
试论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对策(二)相关范文
|
| |
上一篇:论陶渊明诗歌中的儒家与道家思想 | 下一篇:幼儿绘画启蒙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点击查看关于 学前教育 小学 成因 对策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