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从细微处着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化幼儿。环境对幼儿的情绪,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精神环境。(1)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自身首先加强师德修养,以身作则,争做文明教师,让孩子..
(一)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从细微处着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化幼儿。环境对幼儿的情绪,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精神环境。 (1)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自身首先加强师德修养,以身作则,争做文明教师,让孩子从自己身上找到道德品质优点。由于儿童时期模仿能力很强,所以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行,做到外表端庄大方,朴素整洁,语言文雅,和气规范,在带班期间保持良好的情绪,教态,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宽松,和谐,友爱的精神环境,从而为幼儿树立模仿与学习的楷模。使幼儿在心理上具有温暖和安全感,这样能够让幼儿从心理上接受老师的教导,并树立楷模。 (2)让幼儿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民主氛围。首先要尊重孩子,对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养成优良的品质,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平时应把幼儿作为一个大人来看待,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要注意态度温和,说话文明,即使批评幼儿也要讲究方法,注意分寸,使他们受到尊重,这样,他们就会在和睦,平等的民主气氛中受到熏陶,有了自我存在感,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二)、采取多种形式,将好的道德品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思想品德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动力,它的教育内容应融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我们善于抓住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每一个契机,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把德育的单渠道变为多渠道。 (1)明辨是非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由于幼儿社会经历少,辨别是非能力差,所以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首先让幼儿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在提出教育要求的同时要让幼儿懂得这样做的好处,对于幼儿的积极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而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地批评纠正。通过这样的正负强化,幼儿就会逐渐形成是非标准。在这个明辨是非的过程中,可以用多种活动有趣的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的积极思考,如听故事,参与情境表演,念儿歌,做游戏等方法,使他们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浅论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二)相关范文
|
| |
上一篇:培养幼儿绘画灵感的策略 | 下一篇:浅谈幼儿感恩教育之我见 |
点击查看关于 幼儿 道德 品质 培养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