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的犷养应从培养儿童的社会化入手社会化是一种过程,一个人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逐渐充实,从而形成个别性,融于社会,成为社会成员,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儿童的社会化学习主要是学习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学习待人接物处世的规范。社会上有正直善良、有欺诈虚伪、有真..
道德教育的犷养应从培养儿童的社会化入手社会化是一种过程,一个人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逐渐充实,从而形成个别性,融于社会,成为社会成员,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儿童的社会化学习主要是学习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学习待人接物处世的规范。社会上有正直善良、有欺诈虚伪、有真善美、有假丑恶、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的事物,教师与家长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随时随地,有目的的对儿童进行教育。因为孩子从呱呱落地起本身就处在社会中,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手段,孩子通过在社会中模仿好的、正确的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认知。所以成人的教育在孩子社会化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如果成人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教育跟不上,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往往会向反面的、丑恶的的行为模仿,容易误入歧途。其实在更广的程度上讲,家长更是基层的教育者,孩子的社会化培养关键在于家庭家育。家庭是社会的摇篮,父母必须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生活中无形的为孩子做出榜样。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的父母。因为家庭教育,其实就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社会化的过程,如果家长的社会化程度不够高,那么他的孩子更无及所谈了。“近墨者黑”家庭成员的行为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社会程度能提高吗?我认为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本身就是道德素质教育,也是最早、最长期的道德教育。家长和老师应共同担负起孩子社会化培养这一职责,让我们的花朵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卓越的一代。 2、从小重视孩子的良好品格行为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中“小皇帝”,全家的宠爱和期望。父母一心渴望孩子成为他们的骄傲,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受委屈、受挫折,从而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一位家长曾这样对我说:“我们小的时候条件不好,现在条件好了,孩子需要什么我们都满足他。”这样会导致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太脆弱,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有艰苦成才中路上的品格力量,形成了追求生活享受,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性、自私、争强好胜等不良品格的形成。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浅谈幼儿的道德培养(二)相关范文
|
| |
上一篇:论学前教育的重要 | 下一篇:浅谈教师专业化发展 |
点击查看关于 幼儿 道德 培养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