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幼教工作,可以从幼教效果和幼教资源两个层面来分析,首先说幼教资源,高校扩招让幼教师资力量得到了有效的扩充,一大批高学历的幼教人才被扩充到幼教一线工作中,但是一个明显且十分突出的问题是,高学历绝非等同于高素质,幼教老师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低下的情况已经严重制约了幼教工作的稳步开展。再说..
目前的幼教工作,可以从幼教效果和幼教资源两个层面来分析,首先说幼教资源,高校扩招让幼教师资力量得到了有效的扩充,一大批高学历的幼教人才被扩充到幼教一线工作中,但是一个明显且十分突出的问题是,高学历绝非等同于高素质,幼教老师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低下的情况已经严重制约了幼教工作的稳步开展。再说幼教效果,由于目前绝大多数的家庭都是“倒金字塔式”的“8421家庭”,一个幼儿的成长往往牵动几个家庭,因此许多家长都十分关注幼教效果,但是这种关注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要么呈现出“过度依赖”的效果,要么出现了“拔苗助长”的效果,这就让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背负了较大的思想压力,在这种重压之下精神得不到有效的舒张活缓解,就极易造成一些过激行为出现,最为明显的就是直接将个人情绪宣泄在幼儿身上,这也是幼教的实际工作中“虐童”行为层出不穷的一方面因素。 (二)体制改革对幼教老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冲击和新要求 自“素质教育”从一句口号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之后,幼教体制改革就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最初的“托儿机构”向“学前教育”的转变过程中,幼教的实际内容和涉及范围已经明显的发生了变化。这种变革固然是好的,但是也给幼教的实际工作带来了诸多的隐性问题。 其一,幼教体制改革让幼教老师背负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幼教体制改革的本意是刺激学前教育的教学效果,但是个别地方过度将幼教成果的标准量化,让幼教老师极为关注实际教学成果,一旦幼儿对实际教学内容存在理解上的缺失和偏差,幼教老师往往就容易按照固态思维模式来采取一些激进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不仅将矛盾无限大的激化了,而且这种激化了的矛盾在起不到任何改善作用的时候,就会让幼教老师背负沉重的思想包袱,从而违背了幼教体制改革的初衷。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问题探讨(二)相关范文
|
| |
上一篇:多元智力论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 下一篇:浅谈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的发展 |
点击查看关于 幼儿教师 职业道德 素质 问题 探讨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