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调整孩子的生物钟,使孩子一日作息时间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吻合。家长应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如:早上入园时间、上下午吃点心的时间、午餐时间、午睡时间等,然后在入园前的两三个月中逐步把孩子在家的作息习惯调整到与幼儿园一致。主要包括: (1)早睡早起:孩子早上起床的时间要考虑到穿衣、盥洗、吃早..
逐渐调整孩子的生物钟,使孩子一日作息时间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吻合。家长应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如:早上入园时间、上下午吃点心的时间、午餐时间、午睡时间等,然后在入园前的两三个月中逐步把孩子在家的作息习惯调整到与幼儿园一致。主要包括: (1)早睡早起:孩子早上起床的时间要考虑到穿衣、盥洗、吃早餐和路上所需的时间,保证从从容容,大人上班、孩子上学都不会迟到。晚上入睡的时间则根据孩子需要的睡眠量来定,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 午睡: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中有午睡,这是保证孩子有充足睡眠,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措施之一。对于在家里没有午睡习惯的孩子,最好在上幼儿园之前养成午睡习惯。 (2)独立入睡:许多孩子在家里往往要抱着、拍着、哄着才能入睡,而幼儿园的老师不可能守在每个孩子身边,因此孩子入园后会不适应,一到午睡时间就特别想妈妈。妈妈应培养孩子独立入睡,不抱不拍也不哄。为了让孩子安心,可以告诉他,妈妈(或老师)虽然不在身边,但一定在附近(或教室里);有什么需要(上厕所或身体不舒服)可以随时叫妈妈(或老师)寻求帮助。另外要将孩子的入睡习惯告诉老师,争取老师的帮助。 2、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入园后,孩子将面对的是一个大集体,一些生活方面诸如穿脱衣服、吃饭、喝水、上厕所等基本上要靠自己去完成。入园前家长要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1)训练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不给孩子喂饭,鼓励孩子自己吃。多鼓励,耐心些,可以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信心;孩子吃得好时要及时奖励或肯定;如果吃饭过慢,可以用竞赛的方式逐步限定他吃饭的时间,还可以一次少盛一点饭,吃完了再添,这样让孩子在吃完后享受一种成就感。预先的一些“小费事”可以换来饭后的“大省事”:在孩子饭桌周围铺一些废报纸接洒出的饭粒;使用打不破的碗;给孩子穿上易清洗的围兜。不要在旁边逼着、追着喂、催着孩子吃,以免破坏孩子尝试自己吃饭的热情和兴趣。 (2)吃饭的时间和地点要固定:吃饭时间要固定,而且要求孩子一定要坐在餐桌旁吃饭。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或边玩边吃,吃饭的时候不能随意走动。最好先了解一下幼儿园的吃饭时间,调整到与幼儿园吃饭时间相似。 (3)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如果家中的食物品种单一,孩子的口味习惯也就往往比较单一,碰到自己没有吃过的东西就很难接受。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对各种不同的食物都愿意尝试,并适当吃一些较硬的或纤维较粗的食物。 (4)锻炼幼儿上厕所时自己脱、提裤子:孩子入园时天气还较热,一般穿的是单裤,可以训练孩子自己脱、提裤子。有的幼儿园使用的是幼儿坐便器,孩子用起来比较方便。如果是蹲坑,由于孩子没用过,就得事先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训练:在平地上摆两块砖,间隔一定距离,和孩子比赛上、下、蹲下、起来的动作,并逐渐加宽两块砖中间的距离和高度。然后训练孩子双脚踩在砖头上站立、脱下裤子下蹲、站起来拉上裤子等一系列动作,反复练习,直至熟练。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孩子大便的规律,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论幼儿入园前应作何种准备(二)相关范文
|
| |
上一篇:关于学习家庭教育课程的体会 |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心理健康的幼儿 |
点击查看关于 幼儿 应作 何种 准备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