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715
学前儿童求助行为的心理功能浅谈
【摘要】 心理健康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儿童心理健康尤其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儿童学前时期即幼儿时期是其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主要表现为幼儿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个性特征逐步形成,各种社会性需要及行为迅速发展。幼儿的求助行为是其社会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对于儿童最初人格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幼儿的求助行为主要发生在家庭、幼儿园、同伴群体和大众传媒的互动过程中,并受到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本文对目前日益凸显的幼儿社会能力偏弱,自我服务意识不强的现状,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社会心里学的视角对其成因进行理论分析。幼儿期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正常发展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证。同时,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也能促进儿童健康个性的形成及社会交往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 学前儿童(幼儿) 求助行为 社会能力 社会交往
幼儿求助行为的界定
研究者将幼儿的求助行为界定为:在面对自我困境时,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的行为策略。对这个定义有几点需作解释:
(1)自我困境是指个体面对的具有困难的情境,这种情境会对个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个体表现出一定的情绪反应。自我困境与个体的认知和情绪体验有关。本研究关注的是学前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
(2)他人是指幼儿求助的对象,他们现实地存在于幼儿的周围,并且是幼儿实际能接触到的人。在幼儿园中,幼儿的求助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同伴。
(3)行为策略是指幼儿采取的求助手段和求助过程,包括幼儿选择谁为求助对象,采取怎样的求助手段以及期望达到怎样的求助结果。
幼儿求助行为的功能
幼儿的发展可以分为身体的发展、智力的发展、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三个方面。幼儿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方面的求助不但为幼儿智力的发展提供量的准备,也有助于幼儿求知欲的满足,它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及个性(人格)的发展具体到幼儿现实的求助行为中,则体现为社会规则的掌握、人际交往技能的获得、自我保护意识的建立,以及良好个性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