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697
论幼儿入园前教师应做好的准备
[摘 要] 幼儿入园是早期经验中的关键一环。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是他们成长过程中跨出的一大步。那么如何让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缩短幼儿分离焦虑期呢?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循序渐进地让孩子的慢慢熟悉老师,体验集体生活,让孩子在入园后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关键词] 幼儿 教师 入园前准备
根据弗洛伊德的早期经验理论,成人的发展取决了他的早期经验,幼儿入园是早期经验中的关键一环。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是他们成长过程中跨出的一大步,如果幼儿能顺利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将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准备有助于帮助他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一、做好入园准备的必要性。
1.对幼儿而言,“初入园焦虑”很普遍。
幼儿园生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关键转折期,当他走出围着他转的家庭,走进集体,开始了他的新生活时,由于幼儿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幼儿新入园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对初入园的孩子而言,幼儿园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孩子心理上难免会有起伏、跌宕,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往往就是这时产生的。
幼儿入园焦虑一般为分离性焦虑,持续时间通常是1—3个月。有的幼儿一开始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而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想家,开始哭闹;有的孩子一入园就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的孩子则整天眼泪汪汪,神经质地自言自语“我要回家,我要妈妈”;还有的孩子甚至会表现出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如头痛、肚痛、尿频等现象,一回家症状马上消失。孩子这些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表现如不及时加以纠正,会严重影响其正常学习和生活。
孩子年龄太小,是他们不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症结所在。3岁左右的孩子对亲近的家人、熟悉的环境有很强的依赖。上了幼儿园,意味着他们平生第一次要从父母身边、从温暖的家里离开,这时,孩子的内心是焦虑的、彷徨的、胆怯的。多种不适应行为,干扰了幼儿正常的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更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在园生活。这些孩子如果不加以重视和矫治,上学后很容易发生学校恐怖症、考试紧张症,甚至成年后出现急性或慢性焦虑症,从而影响孩子心身的健康发展。
2.对家长而言,入园不适应困扰家长。
一定的焦虑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但长时间的焦虑则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这也正是许多家长所担心的。孩子入园的不适应困扰着家长,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哭,自己也眼泪汪汪,孩子不肯去幼儿园,家长也是依依不舍。当孩子央示“妈妈,我不上幼儿园,带我回家吧,求求您了”时,家长就往往心软、动摇, 甚至动摇了送孩子入园的信心。然而,家长的担忧、摇摆和焦虑反过来又会强化孩子的焦虑。
3.对教师而言,幼儿焦虑有可能导致教学难以正常开展,家园沟通难以顺畅。
由于3岁幼儿语言讲述能力的制约,她们初到陌生环境,由于环境的改变,他们不知如何向老师倾诉心中的想法,由于沟通不畅,难以和教师形成信任与依赖的情感。而在孩子焦虑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阶段,教师是十分难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这样就会让班级教育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阶段,使幼儿觉得幼儿园没有吸引力,而家长在看到孩子如此不愿意上幼儿园的情况下又容易对老师产生误解与不满,导致今后家长工作难开展等一系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