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249
幼儿园常规教育对幼儿自主意识发展的影响
[摘 要]幼儿园常规教育是幼儿在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有其必要积极的一面,但它内容上的事无巨细,执行手段上的防范控制又对幼儿自主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笔者主要运用观察法分析研究得出这种影响具体表现为对幼儿身体的控制,对幼儿活动空间的限制,对幼儿话语权的削弱以及对幼儿合理意愿的剥夺。
[关键词]常规教育 幼儿 自主意识
一、研究的缘起
还记得上幼儿园的我,总是挨批。因为吃饭挑三拣四且经常吃到饭冷汤凉、私自带香香的面纸并分给小伙伴、上厕所没有向老师报告……今天,当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周围一片鼾声中看见一个刚才还在玩手影的孩子因为我的出现而紧闭双眼,僵直着身体时,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因为我知道,睡不着,这本身并没有错,他在不妨碍别人的情况下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也没有错,可他的反应分明告诉我他错了。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这样的困惑还很多。一方面是常规,一方面是对于自主的追求。身处这到处充斥着规则和秩序的环境中的幼儿,恰如被困在一个“他主”的“雷区”。要想不“触雷”,唯有亦步亦趋。教师总是设法维护常规的权威,因为它是一日教学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缺少常规关照的幼儿园必然表现出混乱和不可控制,而不可控制是教育失败的核心指标,所以幼儿园历来对常规都是推崇备至的。早在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时,就在其所创建的幼儿园教育体系中明确提出了对儿童生活及作息制度等进行规范的生活常规。随着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常规的“触角”已伸向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着作用,身处其中的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其内在化,无论是作为制定执行者的教师,还是作为遵守者的幼儿。但是,仅仅为管理而制定,为遵守而遵守,这又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呢?我希望可以试着通过自己的研究来拨开一直萦绕在心头的迷雾,使自己在幼儿教师这条道路上看得更清晰,走得更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