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063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摘 要]幼儿自理能力对幼儿目前适应及未来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令人担忧的是现今社会幼儿自理能力下降,由此笔者简要分析幼儿自理能力下降的原因,由于我们家长们的太过包揽和不肯放手的态度,让本该属于孩子自己该有的能力丧失了。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之后探究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出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三种方法。。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学校和家园共同努力合作的,是孩子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一个起步阶段,也是孩子在未来走向社会的一个良好的奠基石。
[关键词]幼儿 自理能力 原因 意义 方法 培养
自理能力就是要亲自处理自己或身边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它是幼儿逐步适应社会环境,学会生活所必备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规程》中重点强调的问题。为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教育者应教会幼儿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个人事务,包括生活、学习和与别人交往等各个方面。在实际教育中幼儿的自理能力有很大的下降趋势,笔者现分析原因如下: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
(一)家长过度保护,致使幼儿产生依赖心理
影响幼儿独立性和自我控制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的影响作用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家庭是幼儿获得最初生活经验、社会知识和行为规范的源泉。可以说,家庭是幼儿社会化最早的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幼儿的行为,甚至思想都在家长掌控之中,过度的宠爱孩子,家长对幼儿的行为都是包办代替,包括吃饭、穿鞋、洗手等,把孩子宠在了手心里,抱在心窝里,含在嘴巴里。怕摔了,跌了,化了。会自己走了,还要抱着走;会自己吃饭了,还要帮孩子喂;会自己单独入睡了,还要陪着睡觉。害怕孩子与其他幼儿交往中受到伤害,所以总是家长陪护,幼儿在家长的庇护下,不愿独立做事、不与他人交流,致使幼儿自理能力下降。
(二)家长包办代替,伤及幼儿自尊
孩子们自己去动手做一些事情,家长们就大惊小怪的马上去阻止:“宝贝,你还小,你不会的,让妈妈来,”孩子们想自己去盛饭给爸爸妈妈吃,或者是想拿起小剪刀来做一些手工活动,家长又会说:“你不会的,让妈妈来”“危险的,别去做这样的事情,你不会的!”一次次的“你不会,让妈妈来”,让我们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自卑的心理开始滋生。
(三)长辈和幼儿园的替代性照顾
幼儿父母都忙于工作,孩子们照顾就都归于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我们中国的孩子本来就是属于隔代亲,现在又都是独苗,长辈的宠爱有加。那么在幼儿园有老师和保育员的悉心照顾,孩子们在学校锻炼的机会也是有限的,家中孩子事务又是爷爷奶奶包办,这就让的幼儿丧失了锻炼的权利,从而独立能力薄弱。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养成幼儿良好习惯
有专家指出:学前期是幼儿能力与习惯培养的关键阶段,托、小班年龄阶段是幼儿园生活的起步阶段,更应抓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有文献显示因为生活自理能力影响到幼儿的生活状态、身体健康;学习自理能力影响到幼儿的学习状况,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习惯,让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应该做的习惯,吃饭让孩子自己吃,该用筷子吃的时候就要把调羹甩到一边,来锻炼孩子的手指小肌肉群的发展。还要要求孩子自己吃的干干净净,保持一个良好的用餐习惯。刷牙的时候自己来挤牙膏,洗脸的时候自己用小毛巾擦脸,不要大人来帮忙。梳洗完后还要学会自己整理,养成一个良好的梳洗习惯。
(二)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俗话说,心灵才能手巧。有专家指出,人的双手和大脑是紧密相连的。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可以锻炼
自己脑与手的协调性,而且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因为幼儿正是处在身体逐渐发育的过程中,动手能力直接影响动脑能力的形成和思维的发展,在动手操作中,幼儿的手指灵活性,动作协调性,手眼协调一致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锻炼,其他各方面知识也能融会贯通,从而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在生活中,有些剥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