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224
浅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摘要】:幼儿到了该入园的年龄了,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是我们每一个家长和教师应思考的问题。作为幼儿的家长和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措施,积极进行入园准备,并主要从幼儿家庭、教师和幼儿自身三个方面做好准备,帮助孩子从心理和生理上战胜困难,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成长。同时,通过家园配合,采取一系列活动和措施,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关键词】:入园准备,幼儿活动,习惯培养
孩子终于要上幼儿园了!多年的抚育即将迎来崭新的一页,每一个家长都是激动的。因为这不仅是幼儿从家庭个体走向到社会集体的第一步,也意味着离开父母的细心呵护走向独立。可是,实践证明,大部分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习惯改变很大,孩子很不适应,无论从孩子各个方面来说,影响都很大!有些孩子甚至拒绝上幼儿园,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一起努力,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消除孩子这种心理上的障碍,以期使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本文所阐述的,主要从家庭准备,幼儿园准备和幼儿自身的准备等几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一些浅面剖析。
幼儿家庭的入园准备:
孩子要上幼儿园了,这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去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家长应尝试站在幼儿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去体会。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了解幼儿园的情况
好的幼儿园,会使孩子一生都受益。这不单单指硬件设施。还包括园内的学习气氛。家长应提前了解幼儿园的环境及教学质量,实地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包括交通是否便利,作息时间是否合理等),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提前带孩子去看看幼儿园,玩一玩园中玩具,给孩子介绍一下周围的图画,观看一下幼儿园孩子们的活动,激发孩子热情,以期提高孩子上幼儿园的兴趣。
2、为孩子上学做心理上的准备
孩子从温馨的家,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心理上会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实际生活中,会表现的很无助,爱哭闹。家长要正确认识到这个问题,认识到这其实是孩子的正常反应。所以,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 注:心理干预是指出现心理问题时给予指导,经常出现在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过程以及之后。也泛指借用各种心理治疗手段,帮助当事人处理当前存在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险期,以缓和当事人内心的紧张感;使之心理和情绪恢复到一种理性或较为理性状态的一种社会应对机制。
],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可现身说法,以过来人的姿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幼儿园。还能以“讲故事”的形式,模拟孩子在入园后的生活,并引导幼儿向往幼儿园的生活。比如,设计“小鸭子去上学”“小鸭子遇到好朋友”等情节,让幼儿来回答将来要面对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适应心理。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减少孩子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
3、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非常重要的。幼儿的性格,也与幼儿园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而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往往也是在幼儿园阶段。家长在入园前,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如:让“幼儿自己拿勺吃饭,自己喝水”,需要帮助的时候要喊老师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性),会和小伙伴一起玩,学会和别的小朋友分享食物等,都是孩子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的体现。家长应处处培养,而不是处处包办,以免孩子在进入新环境(幼儿园)时,感到不适应。
4、模仿幼儿园时间表,让孩子提前适应园的生活。
入园前,家长应和教师沟通,详细询问幼儿园的时间表,提前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让幼儿尽快适应。在幼儿园,教师面对的不是一个孩子,是三十个孩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提前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时间安排,对孩子是来说,也是减少生病的一个途径。
物质上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