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学校合作教育方面问题的调研与分析
[摘 要] 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家长与学校合作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教育要追求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必须进一步拓宽合作的渠道。本文试对家长与学校合作教育方面问题的调研与分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长、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通常根据学生生活出没的主要空间,将其划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自这三方面的影响和教育,我们分别称其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其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两者构成教育的主体,缺一不可,又不可分割。相对社会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直接作用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
[关键词] 家长与学校合作 认识误区 家庭教育
目录
家长与学校合作教育方面问题的调研与分析 1
[关键词] 家长与学校合作 认识误区 家庭教育 1
一、我国家长与学校合作主要模式及存在的不足 1
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有些家庭的综合文化水平和素质都比较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正面的、优良的氛围;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比较低,没有受过教育的专门训练,缺乏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修养,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的能力差,许多家长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和一般经验教育孩子,缺乏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不了解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难以做到科学育人;有的家庭长辈之间关系紧张或者长辈有严重的过错行为,这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势必会产生消极作用利用这种教育因素,学校、家庭、社会是儿童发展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微观环境,作为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它对孩子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因素所不可以拟的。因此,儿童教育也就必须从儿童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承担的角色及建立的人际关系出发,协调相关的社会群体的力量,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对家园合作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我们应当十分地重视。
一、我国家长与学校合作主要模式及存在的不足
(一)家长与学校合作的模式趋势
近年来随着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如雨后春笋般的成立,突破原有的形式,给家长与学校合作结合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尽管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在具体的操作及功能的发挥上尚存在不少问题。但是,以家长学校为主体,以家长委员会为主线,辅之以家访、家长会、联系卡、教育会诊、家长开发日、家庭教育档案等形式的系统的、整体的、连续的家园结合模式的建立将势在必行。由于学校教育在一体化教育机制中占主导地位,是教育的主体,从提高办学水平来看、组织家庭教育,让家庭与学校共同合作也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
(二)家园合作的认识误区
所谓家长与学校合作是指学校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学生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学校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但目前家长与学校合作双方面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具体表现为:
1.家长方面
许多家长缺乏参与孩子教育的意识,认为学生在家归家长管,在学校归老师管,家长和教师只要“各司其职”就可以了,或是家长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甚至认为学校家长参与教育是在推卸责任,根本不愿意参与学校的活动。
2.学校方面
有的学校认为家长并非专业教育工作者,不懂教育的规律,没有能力参与学校的教育,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是“添乱”,于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只在学习上要求家长配合,而家长也只愿意在家里督促孩子。
二、家长与学校合作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且都是对方所不能替代的。只要学校和家庭发挥各自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发展。教育管理部门要求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必须是经常的、具体的,由家长委员会、家庭和学校协助委员会等专门的组织机构。它们向各个家庭普及教育学知识,随时指导家长改进教育方法,吸引家长自觉主动地参加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
同时,家长与学校合作对于家长和教师自身来说,也是一个共同受教育的过程。另外,家长与教师的合作,也使双方从对方那里学到一些教育以外的人生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提高对学生教育的认识,认识到孩子教育不等于学校教育。学校也不能把教育工作的对象局限在孩子身上,而应该把教育对象扩展到孩子家长乃至其他社区成员,为家长和社区提供使用学校教育资源的机会,使社区教育以学校为中心来开展。
其实,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学校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庭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力量,更是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鉴于家庭、社区在儿童教育组的作用,我们应该挑选和培植家庭与社区联合这种最积极的形式。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包括常规的与非常规的手段,都应该用来发展基础教育。
三、家长与学校合作的策略
(一) 转变观念,担当好家长与学校合作的角色。
1.家长主动参与学校管理
在家长与学校合作过程中,要求家长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参与学校的管理。而我们在学校里所看到的却常常不是这样。据调查,来到学校里的家长大多都是因为孩子调皮捣蛋,而被班主任叫到学校训斥的。班主任以此来告诫家长对孩子进行严加管教。使得家长对来到学校产生一种畏惧感。这种做法和想法阻碍了家园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
2.班主任要发挥“桥梁”作用
班主任是家长与学校合作过程的主要人物,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我们应转变观念,在合作活动中做一名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育问题上,与家长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
3.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
在家长与学校合作中,学校应该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学校是专业的教育机构,孩子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孩子教育方法,学校理应比家庭更能认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和目的性。
(二)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帮助家长建立主人翁的意识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情感沟通与信息交流,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求,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学校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1.以积极的态度促进合作的建立
教师作为家园合作活动的发起者要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只有以积极的态度真正接纳家长,她们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的渠道才可能畅通,学校才可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长方面的支持。而一旦家长与学校的合作伙伴关系得以建立,彼此原来存在的那种责任分割甚至威胁感就不复存在,双方就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齐心协力。
2.以服务意识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一方面教师应该时时做一个有心人。仔细观察,还要有针对性地做适当的调查研究,掌握每个孩子的家庭状况并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力帮助家长解决那些在孩子学习、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例如,开展为孩子提供早餐的服务。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如掌握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培养和发展自身进行教育指导的能力等,这是开展家园良好合作的前提。
3.以尊重之情取得家长的信任
教师要尊重家长的权利和义务,取得家长的信任,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主动参与精神。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家长表明自己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尽心尽责,并适时适宜地通过孩子,表达对家长的尊重之情。例如,“三八”妇女节教育孩子为妈妈做一件家务事,重阳节要求学生为爷爷奶奶制作一件小礼物,在日常教育中增加“爱家”内容等。教师还要肯定与接受家长的教育成效,激发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兴趣。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和对工作的责任感时,自然就会信任教师,并愿意与之沟通和合作。如有一位家长向教师反应,孩子回家从来不向父母打招呼。教师与家长经过沟通后,共同教育孩子使孩子在懂得尊敬长辈的基础上,知道见到长辈打招呼是对他们爱的表现。最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创建良好的家长与学校合作气氛
家长的主动参与是良好合作的关键。作为班主任首先思想上端正好,有足够的自信,能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并将家长对班级各项事务的参与落到实处。如在班级里,选择一些文化层次高、热心于教育的家长,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委员协助班主任做一些班级事务。并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把学校以及班级的目标和活动通过家长委员告知所有的家长。同时收集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意见。通过家长委员与其他家长沟通,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气氛。
(四)畅通家长与学校合作交流的渠道
家长与学校之间坦率而又真诚的交流是良好家教合作关系的基础。班主任与家庭之间可通过各种媒介和人际交流来传递信息。
1.建立班级通信网络
在班级与家长之间建立多种交流通信渠道,除了电话联系,还可以通过微信,QQ群,电子邮件等与家长进行交流,在家园之间建立实时非实时的联系渠道,保证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校为孩子提供的一切作出反应,并认真考虑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行成家园的有效互动。
2.及时传送喜报
班主任可以把传送喜报作为交流的手段,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如有趣的发言、比赛的结果等点滴进步,都可以喜报的形式向家长汇报。这种形式的交流可以密切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不管是以学校为核心的合作活动,还是以家长为核心的合作活动,其评价的标准就是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儿童的发展以及教师的自我成长,并且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儿童的发展上。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家长与学校合作必将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得到更全面的教育,而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与社区的教育资源才能发挥其最大功能。
参考文献:
[1] 肖湘宁《学校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
[2] 张燕,《学校组织与管理》,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3] 张厚粲《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4] 李勤.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桥梁作用[J].安徽教育,2002.8.
[5] 李季湄,《家庭教育学》,南方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6] 李培明主编.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探索[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7] 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家长与学校合作教育方面问题的调研与分析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