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界对双语学习与幼儿发展间相互关系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双语教育的开展对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学界和教育界兴起学前双语教育的热潮,加之望子成龙的心理和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意愿,导致家长希望在学前自己的孩子就能接受双语教育,这一切都致使英语学习出现低龄化趋势。然而,幼儿阶段正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实行双语教育会导致一些列难以逆转的问题。所以学前双语教育一直被大众热议,学前双语教育的利弊值得深思,学前双语教育值得关注与思考。
一、学前双语教育的利处
在研究学前双语教育利与弊的问题之前,我们应该正确的区分两个概念:“双语教学”和“双语教育。根据英国《浪漫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出的解释是把“双语教育”定义为“能在学校里能够使用第二语言或者是外语进行各门学科教学”。也就是说“双语教育”最根本的核心就是使用区别于幼儿母语的语言进行授课,它的目的是让幼儿在这熟悉掌握自己母语的基础之上根据自身的特点以语言学习规律适当的培养学习第二语言的兴兴趣,同时能够达到在日常生活交际中熟练地应用。而“双语教学”则是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一定的模式实现“双语教育”的目的,它是指一种教学的方法。再区别两种概念之后才能真正的理解学前双语教学的意义和作用。相关的研究表明:在3-10岁年龄段的幼儿的大脑可塑性很强,2~5岁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2~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在自然交际的环境下,幼儿的语言学习能力是强于以后的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比较容易习得甚至是较好的习得本民族之外的第二种语言。在一些相关的权威杂志上不乏出现一些研究范文指出,从小接受双语教育的幼儿长大后,在语言文字熟练应用和外语能力都较强于未接受双语教育的同龄人。科学研究表明:幼儿在7—10岁之前处于大脑接受语言信号最为兴奋地时期,这一时期幼儿的大脑皮层的两半球还未完全侧向化和功能化,大脑可塑性强,除大脑之外幼儿的舌根软,模仿能力强,能够不断地对新鲜的事物保持兴奋。在这些生理器官的良好作用之外,学前儿童还具有学龄后儿童所不具有的优势,没有上课语言学习的压力,仅仅是一种兴趣的的保持,不用担心语言练习上的错误。这些研究与实践表明,早期接受双语教育的孩子比只说母语的孩子具有以下优势:更强的认知灵活性、更复杂的语言分析策略、更强的社会交往能力, 同时对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双语教育的弊端
在上一部分详细的说明了学前双语教育带给幼儿以后学习的利处,但是学前双语教育真的是百利而无一害吗?马克思的辩证法告诉我们,看待问题要辩证的对待。学前双语教育我们既要看到它对幼儿语言学习的利处也不能忽视它带来的弊端。罗森斯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认为,语言的习得是建立在认知发展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学前年龄段的语言学习应给是和其认知发展是相匹配的,但事实上的现实情况是,学前年龄阶段的幼儿不仅在认知能力上发展的不够充分,而且也是处于第一语言(母语)习得掌握的关键时期,语言掌握还不够成熟。在这一时期实行双语教育很容易使得学前儿童出现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冲突,反而使得双语教育不仅达不到预定的目标而且还伤害第一语言的习得掌握。学前儿童的母语—汉语,是一种语言的构词方式、语音发音、自此组合规律、造句规律上都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例如:汉语与英语的区别就很大。另外还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学前儿童虽然在语言学习中生理器官有着极大的优势,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另一面,学前儿童年龄小理性思维也不强,几种语言在学习使用中,学前儿童很难能够正确的转化、应用,更容易造成几种语言的相互干扰、混淆,这样就会造成学前儿童语言系统混乱和思维混乱,在医学上有着导致失语症的危险。在这些生理条件之外,学前双语教育的教学力量也是值得考量的,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是,学前双语教育的师资力量以及处于薄弱期,教师的质量有待提高。若是儿童学习的第二语言在发音、造句上出现错误,拿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仅不会有正面的帮助反而会出现负面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幼儿在学前实行双语教育在制度以及硬件条件上还是有许多问题,师资力量不充分,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欠缺科学新的教学模式,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也没有能够使双语融入生活的现实条件等,这一切都是的学前双语教育的实行有着弊大于利的现实问题。
三、学前双语教育的改进
虽然在现今阶段学前的双语教育出现这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实现学前的双语教育是一种大的趋势,在这种大的趋势之下,我们面对学前属于教育的态度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因噎废食,我们所要做的不是一味地否定,而是努力的寻找可以解决现阶段学前双语教育中问题的有效的方法。学前双语教育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有了良好的成果,这些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首先应该注意学前儿童双语教育中语音、语调的培养,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形式。这个外壳是直接影响语言学习是否成功的最为明显的标志,所以学前双语教育必须教授给学生正确的第二语言的语音和语调。第二是了解学前幼儿语言学习发展情况,根据实际接受能力联系第二外语,在学前儿童学习第二语言时对句子的理解应该是和句子的使用水平相一致,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明白句子的结构,这样才能避免在学习双语时出现双语使用的混乱。第三点是要创造积极的双语学习的小环境,学前儿童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模仿习得的,在模仿习得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周围环境的模仿,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会对学前双语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最后针对学前双语教育中出现的没有统一教材、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买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等问题,应该结合我国的世界情况参考国外的成功经验做出规范政策。最为重要的是学前双语教学应该是在儿童的有兴趣的前提之下,而不是强制的要求。
四、结语
学前双语教育即是一种大的社会趋势,也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期盼。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学前双语中的问题,要扬长避短,发挥出学期双语教育的积极作用。我们应该知道学前儿童有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力,但是这一潜力转化为实际能力的过程中是需要多方卖的共同努力的,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培养孩子的语言学习兴趣,让孩子在自由、快乐的环境中学习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