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幼儿度过入园焦虑期
一、入园焦虑的定义
新入园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时总是哭闹,同时还可能伴随有吃饭、睡觉不正常,甚至出现发呆、唠叨、不安、烦躁等现象,我们将这种幼儿初入幼儿园时,因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而表现出来的心理及生理上的不正常反应称作幼儿入园焦虑。入园焦虑在入园适应期表现最为突出,心理发展和健康教育会造成极大痛苦,如果不及时治疗,孩子的身心健康与生理健康机能就会逐渐下降,给孩子和身边的亲人带来伤害,这种伤害不可小看。
二、入园焦虑的表现及原因
1、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
(1)严重依恋家人:一些幼儿不肯去幼儿园,情绪波动特别大,经常撒娇耍赖或哭闹不止。这多是由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环境因素的巨大转变开始的,是幼儿入园最常见的心理压力表现。有的幼儿得知要去幼儿园就不肯出门,或者到了幼儿园不肯进班,在家长离开时,抓住家长不放,有的在吃饭、做游戏、睡觉时大哭不止;有的则是紧紧抓住第一位老师,这个老师一离开就哭。
(2)生理紊乱:一些幼儿到了幼儿园不能独立进餐,不能独自上厕所,中午老师必须哄着才能入睡,听不懂老师一些简单的指令。更有情况严重的儿童出现拒绝进食,内分泌失调以及一些严重的攻击行为,例如经常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造成自己与别人受到一定程度的危害,入园前基本具备的自理能力在入园初就会出现一定的退化。在家里可以自理的如厕,但是到了幼儿园会经常出现尿床尿裤子的现象,每天都有几个拉到裤子上或者不上厕所的。
(3)单独活动不愿意融入集体:这是幼儿社交方面的压力反应。一部分幼儿入园并不会哭闹,但是一些集体游戏的时候,他会自己坐在一旁,不去融入到大家当中,只喜欢单独活动。追其原因,主要受到家庭原因限制,生活圈子太小,阻挡了他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不会与同伴沟通,环境非常陌生,又要面临建立同伴关系,这也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而这种心理负担又往往会成为入园焦虑的一部分。
2、幼儿焦虑的原因
(1).从孩子的自身角度去看,主要看孩子的类型,焦虑型人格和遗传基因等。孩子产生分离焦虑与孩子的自身气质类型及孩子的性格特质有关。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愿主动去交流,因此缺乏与同伴的交流,这样的宝宝对新环境的探索较少而缺乏适应新环境的兴趣。
(2)孩子对于陌生的环境有一种本能的不安全感。
(3)对于家人的依恋。
(4)最重要的是家庭的原因,一方面是家庭教养的方式不当,现在的房子大多是独门独户,缺乏邻居交往,幼儿联系的机会自然也随之减少,所以许多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还不会正常的人际交往,因此到了陌生环境,难以适应,容易产生压力感家长和孩子的分离焦虑和孩子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全感相互强化,会增加孩子入园适应的难度。
三、对症下药——帮助孩子与家长的克服焦虑
1、孩子和家长的焦虑表现
(1)孩子的焦虑:就在于到了陌生的环境不知所措,周围什么都是陌生的,陌生的同伴,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以及一大堆需要他学的常规与纪律。幼儿在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在幼儿园,他要学着如何用勺子去吃饭,用杯子去接水喝,用小抹布擦自己的小椅子,学会怎样去与陌生的孩子交往,获得新同伴,也要学会独立的如厕,至少要学会与老师沟通,听懂老师一些简单的指令,获得一些新的知识,有的孩子可以很快的融入到这个集体中,一些孩子可能偏小,只能以哭声来掩饰自己的恐惧感。
(2)家长的焦虑就比较多了,家长会担心自己的孩子能不能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在幼儿园里会不会受欺负、幼儿园的饭菜是否吃的习惯、他渴了自己会不会喝水、老师会不会不喜欢自己家的孩子、孩子闹情绪了老师管不住怎么办、自己不会吃饭怎么办、尿裤子了怎么办?这一堆的问题都会围绕着这些新生的家长,所以每次放学后,都能看见家长拿着一堆堆的零食等待着自己的宝贝出来。
四、引导焦虑过度幼儿的一些尝试
1、用爱心、耐心缓解焦虑
多多是我们班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多多第一天来幼儿园的时候哭得特别厉害,多多被妈妈送进来后,一直跟着我,我给他玩玩具,他不玩,到了中午睡觉的时候,多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安静的上床了,可是刚到1点,多多便开始大哭,嘴里不停的喊妈妈,多多这一嗓子把刚睡着的小朋友都吵醒了,这下,小朋友一个跟一个开始哭。下午我们吃过晚饭,小朋友都坐在椅子上看动画片,到了放学的时候,多多趁我们不注意,从挡教室门的桌子下钻了出去,老师看见,急忙去追,还好,多多刚跑到大门口就被妈妈截住了,真是有惊无险啊!第二天多多又在中午1点过后开始哭着喊妈妈,我轻轻地把多多抱起来,拍拍他的背,给他讲故事,让他安静的睡去,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多多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和小朋友相处的非常融洽,还经常帮助老师收玩具,多多脸上的笑容也逐渐多了起来。案例中的多多是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所以他的分离焦虑情绪表现的很激烈,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要做的就是多些爱心和耐心,用爱和拥抱给孩子安全感,进而消除孩子内心的焦虑。
2、用恰当的语言浇灌心灵
杭杭是个口齿很伶俐的女孩子,她拥有一个蘑菇头发型,我们都很亲切的称她为小蘑菇,杭杭虽然看起来很文静,但是她的小嘴巴一刻也停不下,是个小话痨,不停地问问题,问妈妈什么时候来,一直问,中午午睡的时候,还在问,我就抱起她,抚摸着她的蘑菇头说“杭杭,乖宝宝,睡觉就应该安静,你这样不停的说话是不是会影响到别人啊?你要再这样老师就生气了。”这下把杭杭吓坏了,赶快说,老师你别生气,老师我爱你,周围的小朋友一听,也学着杭杭的语气说,老师你别生气,老师我爱你,这下我们三个老师怎么还会生气,对杭杭说:“乖乖睡觉吧,睡觉了老师也爱你。”还有小朋友吃醋了问那老师你爱不爱我啊?我们又好气又好笑的回答,你们如果都乖乖睡觉,我们就爱你。案例中的杭杭心思特别细腻,也特别敏感,属于敏感型孩子。对于敏感型的孩子要特别注意说话的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好的语言修养。
五、家园共育,摆脱焦虑
幼儿在脱离母体的那天起就成为了社会的一份子,家庭是他最初的生活环境。到了入园的日子,幼儿独自步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身边不再有亲人的陪伴,出于对自我的保护,幼儿总用哭闹、绝食、拒绝游戏等多种情形来宣泄情绪。为了尽快帮助孩子摆脱焦虑情绪,教师和家长要齐抓共管,共同努力。做法一:开展半日开放活动,在这一天,孩子们可以带领着爸爸妈妈参观教室并且介绍教室里的一切。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上课,了解孩子上课的情况,有什么疑问当即询问老师,这样及时的沟通能消除家长的很多疑虑。做法二:在幼儿入园一个月之内,我们随时为幼儿拍摄在园活动的录像、照片,并及时将这些资料上传到班级微信群或QQ群中,以便家长能够随时看到孩子的情况。做法三:我们会在每日晚饭后帮助每个宝宝擦干净手、脸,抹上润肤霜,梳理好头发,提好裤子、掖好衣服,拿好外衣等等,使家长一进门,见到的是一个干净、整齐、浑身香喷喷的孩子,这样家长的疑虑就会消除,会放心的坚持送孩子来园过集体生活了。这些工作的开展,是想给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从而消除家长的不适应,使孩子避免受到家长的不利影响,从而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分离焦虑期。家园共育才是幼儿健康成长的灵丹妙药。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入园焦虑和分离焦虑是幼儿成长天空中的一朵乌云,要想守护好幼儿的蔚蓝天空,使他们享受在幼儿园的欢乐时光,家长、老师需要付出很多,家园共建给幼儿安全感,让他们在心理上把幼儿园当做“家”。幼儿教育需要耐心,爱心和细心,相信每个人从事幼教行业的老师们都会以这“三心”去爱每一个孩子,用自己最佳的礼仪,最合适的言行去亲近他们,理智的引导他们,为幼儿终生发展及完整人格的塑造奠定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幼教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