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是发展、学习的敏感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想要培养孩子形成好的习惯就必须在幼儿期这个阶段重视起来,家长和幼儿教师应该要对幼儿在目前这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有所了解,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帮助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其成长有着奠定的基础。那么如何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榜样示范
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模仿。幼儿通过模仿不断地获取周围的信息,知道如何说话,如何做事。那么家长作为和幼儿天天生活在一起的人,作为幼儿最亲密的人,自然就变成了幼儿的第一模仿对象。为什么别人都说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因为孩子在不断向父母学习,不断模仿父母的行为,于是就成为了和父母一样的人。所以在家长不论何时还是何地,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在孩子面前做出一些不良行为。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孩子做出了一些不好的行为如随地吐了一口痰,随后我们就能发现他的父母也会有同样的行为,父母和孩子双方都是一面镜子,互相照映着。
当然,不良的行为习惯能模仿,好的行为习惯自然也能模仿。具有良好素质的父母,她们的孩子也有很有素质。当父母本身有好的行为习惯,孩子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也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具有向师性,她的除了模仿家长的行为习惯,还会无选择的去模仿教师的行为习惯。教师作为幼儿人生中的“指明灯”,对幼儿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更要学会控制自己,体现自己的榜样性。通过不断的引导和示范,帮助幼儿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榜样示范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幼儿年龄小,他的模仿没有选择性,是无条件的模仿学习。所以不论是父母还是教师或者是家中的长辈,都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坏榜样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路上的绊脚石,我们都要做幼儿的好榜样。
二、正确的教养方式
在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教养方式非常重要。良好的教养方式可以更加快速且稳定的帮助幼儿去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教养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一)将常规渗透到生活当中
常规应该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缝隙中,家长和教师都要给孩子建立很多常规,如不允许随地乱扔垃圾,不允许随便拿别人的的东西等等。当孩子做出这些事情时,要及时的提醒他这件事情不可以做,现在不可以,以后也不可以。常规应该是长期且稳定的,不是当下只维持一会儿的。当我们建立起一种无形的常规时,不需要我们常常去提醒孩子,他们自己就会遵循着这种规矩去做,长久坚持下来,也就变成了我们所谓的习惯。常规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让常规在生活的每一处都存在,更加利于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健康成长。
(二)面对不良习惯耐心的引导
当孩子已经形成某些不良习惯时,我们要做到及时帮助幼儿纠正。但这种纠正不应该是充满斥责和批评的。幼儿年龄小,很多东西不懂。如果我们一昧的斥责,只会引起幼儿的厌恶和反抗,这种状态下养成的习惯不是孩子自愿形成的,他也不会愿意去坚持,这样养成的习惯也没有意义,总的来说这并不利于他们养成好的习惯。我们要耐心、细心,面对幼儿的问题,我们要慢慢去引导,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在长久的坚持下,才能逐渐形成。所以给孩子爱和宽容,给孩子多一点耐心,让孩子在快乐中形成好的习惯,而不是在哭声中被逼迫着养成并不长久的行为习惯。
(三)多表扬,多鼓励
当幼儿出现好的行为习惯时,我们要多以正面的语言去表扬和鼓励,幼儿是渴望得到表扬的,当他做出一个行为受到家长或老师的表扬时,那这个行为出现的几率会大大加强,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
在幼儿园里当一个幼儿做出好的行为,或有好的习惯时,收到了教师的表扬或奖励,其他幼儿看到会羡慕也会跟着学习这个行为。幼儿之间具有带动性,同伴之间具有互相鼓励促进的特性,所以作为教师要利用好这个特性,通过表扬某一幼儿的某一行为从而激励和带动着其他幼儿共同去学习,去模仿。
在表扬幼儿的行为时,语言使用要具体清晰,很多的表扬和激励都太过敷衍。你真棒,你真厉害这类的词汇应该要减少单独使用的机会,因为这样的语言过于大范围,幼儿很难获取到具体的信息。所以我们要多使用具体的如我认为你刚才帮助妹妹拿水果的行为非常棒,你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样具体的表扬能让幼儿知道自己什么行为是好的,能够快速获取信息,在下次能够准确的做出相同的行为。多使用精确,具体的词汇去表扬幼儿更加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家园合作
幼儿的行为习惯光靠家庭或幼儿园一方面是很难养成的,需要家园合作,家园共育,当双方都齐心合力,教育一致时,幼儿才能顺利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经常可以听到有老师抱怨,在幼儿园五天好不容易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养成基本的常规,回家两天又回到了原点。幼儿园是专业机构,幼儿教师是专业人员,所以相比起幼儿园,家庭教育和家长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那这个时候,教师光是抱怨是无法起到任何作用的,作为专业人员教师应该能够去帮助家长掌握相关的教育知识,更新家长的观念。现在很多幼儿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是家长的手中宝。教师要能引导家长明白一昧的宠爱和溺爱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没有益处,只有坏处。且帮助家长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该怎么办,当孩子出现良好的行为时又该怎么办。只有家长掌握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才能和幼儿园一起共同为幼儿养成习惯去努力。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的教育应该保持一致性,随时代发展,家长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也越来越高,他们有自己育儿的看法和见解,对于幼儿行为习惯如何去养成可能也会有自己的想法,那如果家庭的教育观念和幼儿园的教育观念出现了矛盾和冲撞,孩子不知道是听家长的话还是老师的话,这也并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一致性的行为习惯。这个时候家长和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沟通,互相讨论出最适合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只有家园一致,才能进行家园合作。
不仅仅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的因素在影响着幼儿,社会环境因素,多媒体因素等等都会使其受到影响,那作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两大主要因素,我们更要一起努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四、结语
行为习惯的养成看似简单,但幼儿不是木偶,我们把他摆成什么样子,他就一定是什么样子,他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所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路还是非常漫长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需要很好的耐心。但只要我们坚持,掌握正确的方法,把握好幼儿期这个关键时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难不倒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