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国的《幼儿教育纲要》里指出:教育者要根据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目标,通过一些方式方法,在受教育的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对儿童施于各种有益的影响,实践证明,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儿童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主动发展。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 幼儿 能力发展
研究背景
以前我们园所及多数家长不太重视幼儿音乐方面的教育,大多是重知识、轻艺术的观念,并且很多老师自身的音乐专业技能也比较薄弱,老师不会教、不敢教的情况常有,而孩子们由于年龄小,主动接触音乐的机会本来就少,在园所又未能好好学习音乐,因此也就导致我园幼儿的音乐能力较弱, 而今社会在进步,家长和园所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进步,我园为了培养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改变以往的音乐教学模式,最近两学年引进了当今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奥尔夫音乐的音乐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使孩子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用他特有的方式展示内心深处对音乐的喜爱。有研究发现,在特定的时期进行音乐能力的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幼儿时期就是培养提高音乐能力的基础时期,同时也是最佳的教育阶段,而音乐能力的基本要素是旋律和节奏,因此,在幼儿园就要开始进行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和提高孩子们的音乐能力,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之中处处有音乐,我们老师要把孩子们引入到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让孩子们寻找现实生活中的音乐踪迹,在认知世界,感受生活的时候,体会音乐的美妙,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理解、领悟音乐,进而喜欢音乐,表现音乐,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更多的鼓励孩子们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这些都能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智力等,让孩子们的能力全面发展起来,同时,也能促进我们老师去改变观念,提高老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教育教学水平,为孩子们上好每一堂音乐课而努力学习。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意义。
为了培养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我园引进了现今最流行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此教学方法很适合孩子们,它让孩子们丰富了艺术世界,音乐不再是简单的跟唱,它不仅有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他们还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聆听和想像来自生活和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声音。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好处
可以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奥尔夫音乐带有自娱的特性,它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懂得音乐,不会是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而是为了让孩子在懵懂的年龄,就开始音乐的享受。
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协调能力:孩子的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巴要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强调了孩子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的表现,从而使孩子的注意力要集中,同时也锻炼了各个器官的协调能力。
可以培养孩子的听力和创造力:学龄前的儿童是听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让孩子多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节奏,有助于听力的发展。同时由于学龄前的儿童的社会经验较少,孩子们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正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好好运用这些特点,可以开发孩子的创造力。
可以培养孩子的情商:由于奥尔夫音乐活动是轻松愉快的,孩子们一学就会,不给孩子带来压力,因此孩子的情绪饱满、兴奋,有利于孩子情绪得到抒发,并且在音乐活动中或在乐器表演中,孩子们需要互相配合,培养了孩子们的协作能力。
可以培养孩子其它的艺术天分:在学习奥尔夫音乐的过程中,不仅有音乐、演奏乐器、舞蹈,还可以放一段音乐,让图画来表现音乐,总之在奥尔夫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了音乐,更是通过音乐,开发孩子多方面的能力,挖掘孩子们的无限潜力。 (二)奥尔夫音乐的教学态度 1、不要求每个孩子照版模仿,而是引导幼儿与老师共同创造。在上奥尔夫音乐时,小朋友们不再需要孩子们跟着老师一板一眼的学习音乐,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感想,而且特制的奥尔夫乐器使幼儿能迅速在乐器上表述音乐的构想,就算在没有乐器时,他们也能用手、脚或生活物件来代替乐器进行演奏,孩子们在其中享受着创作的乐趣。 2、不注重结果,注重过程。奥尔夫认为音乐是人本能的一种需要,是享受快乐的过程,孩子们不需要什么熟练的技巧,只需要宽松自由的心理和环境,老师此时也不会要求孩子们跟着做或是硬性要求怎么做,老师只是作为孩子的陪伴引导者,用音乐做伴奏,让孩子们自己寻找感觉,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不用担心“学不会”而有心理负担,他们可以在活动中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
要从人的音乐本性出发(每个人都有音乐的本能,每个人天生都是喜欢音乐的)
以节奏为基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创建人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而旋律则不能脱离节奏而存在。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开始进行音乐教育。
将音乐与语言、动作、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戏剧相结合来进行综合教学。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园的实践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一种动态的音乐活动,特别适合我们小班的孩子,小班孩子的思维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时期,他们的学习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因此孩子们在活动中不需要懂任何音乐乐理知识,而是通过自己亲自参与,从亲身的体验中感受音乐。为了提高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节奏感
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那我们要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呢?我们首先要培养孩子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孩子倾听的兴趣,初步培养孩子对音乐节奏的感觉,例如:我们在外出活动时,特别现在是春季,万物生长时节,带孩子们聆听小鸟像唱歌的叫声,听听小溪欢快的流水声等等,让孩子们在游玩中感受到声音的美妙,为了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我们用多种方式进行进行音乐活动,例如说:在做《小老鼠找朋友》音乐活动时,为了能够达到让孩子们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的旋律,乐于参与游戏,享受音乐的目的,老师先从故事引出本次活动,通过示范、互动、创编等组织形式,激发孩子自主参加游戏,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一开始老师用小故事《谁来啦》引出歌曲中的小老鼠角色来,接着为小老鼠设置一个心情情景:“不开心”,“为什么不开心呢?哦!原来小老鼠也爱玩爱动,但它现在很孤单,没有朋友和它一起玩,我们就来帮他找好朋友去”,接着老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融入到歌曲歌词中,带小老鼠上楼去找朋友的时候,鼓点节奏稍慢,而在猫发出叫声的时候小老鼠要逃跑时鼓点节奏则会稍快,这在不同的段落就有不同的鼓点节奏,孩子们并不需要老师的特别提醒,在鼓点节奏有变化时脚步也会跟着起变化,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玩的很开心,孩子们不仅在游戏中学习到了歌曲,也在歌曲中感受到节奏是有快慢不同的,孩子们不再是被动的倾听了,而是在主动的发现和感知音乐节奏,通过活动孩子们的兴趣提高了,节奏感也增强了不少。
培养创造力
幼儿天性好动,对一切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并具有探究精神,他们总是不拘一格,天马行空,因此我们老师可以在音乐活动中让孩子们自由的创造。例如在学习生动有趣的《幸福拍手歌》时,老师先引导孩子模仿表演小动物,它们感到幸福的时候会怎么做?(幸福的时候就是高兴、开心的时刻),先老师模仿小动物的语气来告诉小朋友们,小动物会用(拍拍手、跺跺脚、拍拍肩)的动作来表达,这时再播放音乐让孩子们都跟着动起来,这里要提醒孩子们注意声势节奏与动作相结合,这种模仿表演行为是我们的孩子喜欢擅长的,因此孩子们能很快将歌曲学会,接下来的创编歌曲更是孩子们的偏爱,他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编出许多不一样的动作(点点头、跳一跳、扭一扭、耸耸肩、转一转等等),将这些动作都编入歌曲当中进行表演,最后再请小朋友们选择一种乐器,并按不同乐器将幼儿分为两组,一组沙锤按照节拍给唱歌词的部分伴奏,另一组小响板,按照节奏为应答部分伴奏,和并表演,这样多种形式的学习,让我们的孩子不仅能在学中玩、玩中学,更是让孩子们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通过奥尔夫音乐活动的展开,孩子们的音乐能力有了较好的提升,为了以后更好的给孩子们搭建通往音乐的桥梁,我们老师要更努力的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更好的引导幼儿感受音乐,这样不但提高孩子们的音乐能力,也能让孩子们的各项潜力全面发展起来了。
参考文献:
张凌云:在唱歌活动中提高音乐感受力·幼儿教育·教师版,2012(10)
王秀萍:经验还原幼儿园音乐教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
薛芳:创设游戏情境·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