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作品的音乐确定好之后,开始编幼儿舞蹈了。如果说构思是舞蹈的设计阶段,写音乐和编辑、剪接音乐是舞蹈的准备阶段,那么创作幼儿舞蹈动作、画面、舞美等就是施工阶段。尽管施工阶段会更加艰难,但每一次灵感的迸发和动作的捕捉也会带给编者更多的乐趣。
(一)捕捉幼儿生活中的舞蹈形象
生活是艺术的创作源泉,舞蹈形象的产生都是从生活当中来。孩子们对自然界的事物都冲满了好奇心,幼儿的生活是色彩斑斓的,幼儿的情感是丰富多变的,毋庸置疑,这是最珍贵的幼儿舞蹈动作源泉,曹尔瑞老师也曾经说过:“所有的艺术都源于生活,你要想反映孩子生活,表现孩子情趣,我觉得很简单一个方法就是走进孩子,跟孩子一起就会发现他们无穷无尽的乐趣。你看着孩子们的眼睛你就感受到了孩子的单纯,听着他们的笑声,你就感受到他们的愉快,你会跟他们一起翩翩起舞,去表现他们的快乐。”充分细致地了解和研究幼儿的生活,不仅为攫取具有幼儿生活气息、自然天成的提供动作形态,而且为进一步将孩子鲜活的瞬间、闪光的细节引申放大提供浑厚基础。
舞蹈编导要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寻找典型的幼儿舞蹈动作,并从中捕捉舞蹈形象。生活当中的许多动作,为幼儿舞蹈语言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一些经过提炼、组织、美化的自然形态,通过编导的想象,使其升华成幼儿动作形象,形成了优美的舞蹈动作,如滑雪、撑船、骑马、放鞭炮等。
幼儿舞蹈形象即使幼儿舞蹈美的物质外化和体现,又是人们感知幼儿舞蹈美的主要媒介,因此幼儿舞蹈形象的问题是幼儿舞蹈理论和幼儿舞蹈美学中必须重点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那么,什么是幼儿舞蹈形象呢?编者认为,幼儿舞蹈形象是以孩子幼儿舞蹈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所塑造出饱含着主体情思的、具有客体典型形态的、可被人们直接感知的动态形象。幼儿舞蹈形象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解释。
(1)广义的幼儿舞蹈形象,它既可以是单一的动态形象,如单一的幼儿舞蹈动作的形象(小鸟飞、小兔跳、孔雀开屏、宝宝学走等),也可以是比较繁复的动态形象,如通过一系列幼儿舞蹈动作组合形成的幼儿舞蹈语言,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小哪吒、小和尚、偶像、糖人、故事大王等),还可以是幼儿舞蹈作品中通过幼儿群体的行为和幼儿舞蹈场面情景交融的发展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意象、意境的幼儿舞蹈形象。
(2)狭义的幼儿舞蹈形象则主要指幼儿舞蹈作品中以幼儿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并借助于音乐、构图、舞台美术(服饰、布景、灯光、道具、化妆)等其他因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幼儿舞蹈理论和幼儿舞蹈美学的论述中,所谈论的幼儿舞蹈形象,大多指狭义的幼儿舞蹈形象,即幼儿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含幼儿舞蹈群体的人物形象)。
根据不同幼儿舞蹈体裁和塑造形象的不同方法和途径,幼儿舞蹈形象大致有4种类型。
(1)在表现一定情节或矛盾冲突的幼儿舞蹈和舞剧作品中,孩子的幼儿舞蹈形象的塑造多是在情节和矛盾冲突的发展中,以幼儿舞蹈手段集中概括地表现出人物的情节状态及人物行动的思想基础,并以此来刻画和塑造具有鲜明性格的、富有童心童趣的孩童形象。
(2)在只是表现某种情绪或抒发一定情感的抒情性幼儿舞蹈中,幼儿舞蹈形象的塑造多是用幼儿舞蹈直接表现一种概括的典型的人物和情感形象。如独舞《哪吒闹海》就是通过小哪吒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新时代幼儿的理想和希望。
(3)在一些不以为表现个性幼儿性格特征,而着重描写某种概括的社会生活和象征意象的幼儿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往往是通过众多人物群体的动作和场景的变化发展而创造出某种意象的幼儿舞蹈形象。如《下雪啦,真滑》,编导抓住若干个孩子滑雪的典型场景,将这些典型场景又以群组形式的接力和穿插舞段来表现,将天真纯朴的孩子之心一目了然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表现出孩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恰似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自然的流动。
(4)在幼儿舞蹈作品中,幼儿舞蹈形象也大多是着重塑造孩子群体的形象。根据民族民间幼儿舞蹈风格编排的幼儿舞蹈作品多属此类。如黎族幼儿舞蹈《摸螺》,通过对一群黎族幼儿在小河沟中摸螺生活场景的描绘,塑造出新时代黎族幼儿群体的幼儿舞蹈形象,表现出他们新的精神风貌。
(二)制定主题动作并发展成舞段。
幼儿舞蹈动作是经过艺术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孩童身体的动作。来源于对孩子的各种生活或情感动作以及大自然各种运动形态的模拟、变形与加工。幼儿舞蹈动作是幼儿舞蹈作品最基本的艺术手段,是构成幼儿舞蹈的基本单位。幼儿舞蹈动作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指运动过程中动态性动作,包括单一动作和过程性动作。幼儿舞蹈动作来源于生活和大自然,但又与生活动作、大自然的运动迥异,幼儿舞蹈动作必须符合逻辑性、具备节奏感,韵律感,画面感,童心,童趣等因素。
1、根据音乐设计幼儿舞蹈主题动作
随乐而舞是根据幼儿舞蹈音乐的主题、旋律、节奏等寻找动作元素,在音乐的外在刺激和身体的内在冲动作用下的即兴行为 ,利用这种方式迅速判断音乐所蕴含的情感特征,随即确定某一幼儿舞蹈主题动作。也就是从幼儿舞蹈音乐形象中捕捉舞蹈动作形象,从幼儿舞蹈音乐的节奏和韵味中产生舞蹈形象,使幼儿舞蹈和音乐融为一体,从而使动作与音乐吻合,作品更加流畅。幼儿舞蹈作品中的主题动作一般是单一的个体动作,这个动作在内容上紧扣作品的主题思想,在表现上贯穿和呈现整个作品的典型动作、典型形象。
目前,幼儿舞蹈创作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幼儿舞蹈作品中没有一个让人记忆犹新的动态,幼儿舞蹈编导们似乎觉得动作越多越带劲。其结果是尽管服饰华丽,阵容庞大,技艺高超,都不可能有真正的艺术质量和观赏价值,因为忽略了主题动作,作品的主导部分定会黯然失色、缺乏光彩。由此可见,能否确立符合作品要求的主题动作,是对作品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也是对幼儿舞蹈编导艺术素质的全面考虑。在编创中一旦主题动作确立,作品的风格、个性、特点也就应运而生了,因此,在创造中选择作品的主题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的。我们常常看到随乐而舞也是动作外挂的主要渠道,是根据音乐的色调旋律,节奏等寻求动作元素,在音乐的外在刺激和身体的内在冲动作用下的即兴行为,这种方式更适用于幼儿的即兴式编舞,动作形象的捕捉以音乐形象为基础,迅速判断音乐所蕴含的情感特征,随即确定了一舞蹈动作。另外,还有运用夸张的方法找动作。把生活动作放大就是舞蹈主题动作,不夸大就行不成舞蹈。除此以外,主题动作还应贯穿始终,在不同的情节、段落,不同的节奏下变换出现,并在主要的幼儿舞蹈组合,段落反复出现,同样,开头和结尾也可将幼儿舞蹈主题动作和舞蹈“意象”再现。
2.创新新的幼儿舞蹈主题动作
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幼儿舞蹈编导的创作理念更要与时代同步,不断的创新,用心挖掘各种动作源流,如孩子们喜爱的影视剧,音乐,杂技,武术,体育等,丰富艺术想象力,以透社的眼光发现其独特,新颖的元素,新的幼儿舞蹈动作语汇就会自然而然的生成。
3.建构幼儿舞蹈的舞段
幼儿舞蹈的舞段就是将原型幼儿舞蹈主题动作发展变化后形成舞句,然后再发展,并进行编织和剪辑,从而形成舞段。一个幼儿舞蹈作品是由一系列舞段组成,主题舞段,集体性群舞舞段,调度性舞段,分组舞段等。这些舞段是根据幼儿舞蹈作品的需要而编制的。主题舞段被视为幼儿舞蹈作品的核心,他是主题动作的延伸、变换、重组和发展,它的作用是使幼儿舞蹈主题思想集中体现,主题形象集中展示,以及将作品迅速推向高潮;其他舞段则属于铺垫性位置,为主题舞段做出感情上,氛围上,画面上以及形象上的衬托和铺垫。
利用时,空,力去有序的变化主题动作,让每个动作中的姿态,节奏,动律,空间,力量,进行重复变化,即是主题动作,又是主题动作的发展,如幼儿舞蹈《鸭走》,姿态——动作的形态节奏——音乐节奏动律——接连动作——变化动作的路线,文章是写出来的,舞是跳出来的,舞蹈动作是有变化而产生的,千万注意不要堆砌,把所有毫不相干的动作都加进一个舞蹈之中,让观众感到不顺畅,而是一定要抓住主题动作,在此基础上,想尽一切办法变化,从一个单一的动作到舞句再到舞段,玩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