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它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自2017年回老家河北邢台参加工作后,在教学中我发现:近几年由于国家对二胎政策的放开和开办幼儿园利益的驱使,使得农村学前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和普及,但如今农村的幼儿园小学化问题越来越严峻,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家长、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园三方面。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家园与社区进行密切合作;在教学上以幼儿为主体,以儿童兴趣为出发点,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儿童个性发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加强幼儿园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家长;幼儿园;幼儿教师
幼儿园教育是最基本的部分,是人的一生的开端。而如今幼儿园“小学化”问题越来越严峻,给幼儿的弊端也是更为严重,幼儿园应是为幼儿提供快乐、健康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求、需要,而不是满足学校自身的利益,“小学化”问题是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对幼儿身心成长都是不利的。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一)、教育内容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你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教育注重的是“保教并重”,在幼儿教育中,不只是以上课为单方面的,而是一日生活皆课程:早起的入园,集体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等等都是幼儿园所教育的内容,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启蒙教育以及生活常识生活规律的养成等,但在“农村幼儿园开设的课程中”据统计结果,90%%所在的幼儿园开设了语文(识字、诗歌、拼音等)、数学课程;以及10%的幼儿园是其它课程如美术、手工。
在关于“家长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调查问卷”的研究中,“孩子所在幼儿园学习的主要课程有哪些?”,根据统计结果,拼音、识字占95%,数学占95%,各种文艺教育(舞蹈,音乐等)占了30%,诗歌占了66%,其他的占了7%。因此在调查研究中,更多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语文、数学等课程,并不是严格按照规定的五大领域,教育内容主要重视了智育的发展,注重了知识的灌输,在拼音上要求幼儿能掌握韵母声母,会读会写;数学要求进行加减运算、手指速算记忆;汉字要求中班以上幼儿会读会写,这也就是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了幼儿园教育中。
在关于作业布置上据统计结果:中班以上90%的幼儿园会布置的是数学、拼音、写字;30%会布置布置的是购买资料中的美术、手工作业;10%幼儿园布置的其他,因此可见放学后布置作业的也是有很多的
(二)、教育方式
农村的大部分幼儿园里,其课堂主要模式是以上课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教师带领着孩子们讲,教师带领着孩子们读,教师带领着孩子们做等等,在活动中教师始终是处于高控教育,以讲课的形式代替了游戏,甚至有些幼儿园选用小学中低年级的教育材料,使许多幼儿在疲于学习中抹杀了自己的想象力,并长期处在机械读、写、背的学习状态中,教育中教师也会根据每天所学的内容布置一些作业,以加强孩子对每天所学内容的记忆,训练孩子的能力。
对于这种幼儿教育也就是“灌输式教育”的方法,为了完成每天的教学目标,在课程里要求幼儿学习拼音,识字、10以内的加减运算;在教学中老师很少呈现一些玩教具,大部分是以小黑板的形式,老师在黑板上抄写或是出一些问题,让幼儿在本子上抄写或是练习;在放学后老师也会布置一些枯燥乏味的作业让幼儿回家之后完成,无论是小黑板或是作业这都是对儿童天性的一种抹杀,让幼儿对以后的学习丧失兴趣,增加幼儿学习负担,幼儿经常刻苦的、一字不差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中,在这种紧张的环境中度过,就会对幼儿园产生厌烦的兴趣。
在行为规范上,幼儿要像小学生一样,遵守纪律,上课时不许乱动不许玩。不少幼儿园把规范小学生的要求套在了幼儿身上。例如要上课是要专心听讲,不许乱动,坐姿端正精神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活动很少甚至没有等等……这些行对于以游戏为天性的孩子们来说简直是扼杀。在学习知识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习为主,不注重培养幼儿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不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而是和小学生一样完成内容完成作业,讲课一味地灌输知识,缺少玩教具。游戏是幼儿园基本的活动形式,而学习是小学的主要形式。。
二、 幼儿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一) 家长观念根深蒂固
在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方面,家长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譬如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从小就和别人攀比知识技能的多少,还有一些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从小给孩子灌输知识,压迫性学习。
(二) 民办幼儿园招生压力
1、近年来在农村几乎没有公办园 ,民办园的数量逐渐提升,而这些民办园为了招收更多的幼儿,一味地迎合家长的需求,忽略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加强小学知识内容。
2、现如今要进入小学就需要升小学的考试,入学考试入学面试情况越来越多,很多小学都是通过入学考试出来的成绩来进行分班,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只能加强教育内容,把教育的内容上升到小学层次。
(三)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低下
在农村学前教育长期以来不受人们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受到极大的影响,一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也可进入幼儿教师队伍,他们既没有专业技能,更却缺乏专业理念,他们难以认识到幼儿的发展特点,在教学模式中就会应用到小学的模式,从而导致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
三、针对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一) 加强政府监督,提高民办幼儿园办园水平
长期以来政府对幼儿教育的管理缺失导致社会对学前教育这方面的不重视,导致了幼儿园办园理念的利益化,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管理,重视学前教育,同时各地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开办公立幼儿园,同时对现有的民办幼儿园加强监督与管理。
(二)加大宣传,增强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加大幼儿教育的宣传,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正确认识,教育部门应该广泛深入地宣传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发动报社、电视台一些切实可行的加强对幼儿教育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幼儿教育的科学知识,让全社会都能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知道好的幼儿园并不是幼儿被动接受多少知识,而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一切是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只有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正确调整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看法,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有效得到纠正。
(三)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政府应该加强对幼教队伍的管理,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各地幼儿师范学校和师范大学幼教专业在为培养合格的幼教管理干部和幼教师资的同时,还要尽快对现有的未经专业培训的有关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培训的重点在于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水平,使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以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
(四)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教育是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每个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幼儿有他们的个体差异性,适应儿童的活动内容方法都需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来进行,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同时幼儿园也可为升小学而做打算,比如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引导孩子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动手能力,激发孩子的兴趣,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幼儿升小学能奠基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