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一方面与其在幼儿成长中的独特地位密不可分。幼儿时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有他们自己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方式,渴望探索世界。在游戏中,幼儿能更好的去学习、去成长、去充分发展自我。另一方面因为游戏能有效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原本枯燥的教学充满趣味性。幼儿园五大领域中,音乐教学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游戏运用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为幼儿音乐教师提供了理论指导,让幼儿更好的走进音乐世界。
幼儿精力旺盛,天生活泼好动,且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主自由的参与活动,不断变换的活动形式可以让幼儿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幼儿渴望和老师、同伴交往,游戏可以让幼儿与教师、同伴进行充分的互动,满足了幼儿的社会性需求。幼儿喜欢展示自己,游戏为幼儿自我展现提供了机会。幼儿学习的对象要求具体、生动、形象,行为多受情绪控制,对环境的依赖性大,学习的积极性多来源于兴趣。游戏可以激发幼儿兴趣,缓解幼儿紧张压抑的情绪。
音乐教学中以游戏为教学手段,符合幼儿身心及学习能力的发展特点,“游戏能够在新环境中为产生新颖的适应性行为提供机会”。能够提升幼儿的音乐能力,让幼儿与音乐产生情感共鸣。然而,在音乐教学实际中,游戏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为了促进幼儿个人及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教育人员不断探索,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应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如简单基础的乐理知识、舞蹈表演知识,了解著名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等。这是一个幼儿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有利于教师具体教学和进一步的学习与提高。
教师要备好课,选择合适的音乐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音乐能力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并熟悉每个音乐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环节,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准备充分的教具。在上述的基础上,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恪守传统教学方式,凸显自己的教学个性,为音乐活动注入新的生命力--游戏。而且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游戏时,掌握游戏的设计原则,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增强游戏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丰富游戏内容,及时应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多与其他老师游戏后的心得,为幼儿设计最合适的游戏内容。
二、关注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个体,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不同,自然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尊重这种差异,在平时教学中善于观察每一个幼儿,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在音乐教学中因材施教。
班级中,有的孩子性格比较活泼,善于表现自己,喜欢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而有的孩子比较内向,寡言少语,不喜欢或不敢表现自己。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应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或只重技能的传授,忽视幼儿的喜好。运用游戏也一样,要面向全体幼儿,游戏过程有缓有急、有快有慢,角色多样化设置。如此一来,外向的孩子参与缓慢的活动,能让他们安静下来;内向的孩子参与急切的活动,既鼓励了他们,也培养了其自信心。以此尊重差异的方式运用游戏,因材施教,才能让幼儿发挥各自所长,展现自己对音乐的真正理解。
三、充分体现幼儿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只是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幼儿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设置游戏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要通过游戏的方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教师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内容,活动中充分与幼儿互动。其次,教师应培养幼儿的自主精神,创设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情景,让幼儿自觉的投入到游戏中去。
教师尊重幼儿喜好和理解能力设计游戏框架,充分利用周边的资源与环境,更多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法,自己动手布置游戏场地。如角色游戏中,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总而言之,游戏中要给幼儿足够的自我展示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
四、在幼儿音乐教学具体内容中凸显教学个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音乐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三部曲”模式,用更新颖的游戏方式辅助教学,以凸显教学个性。
幼儿歌唱活动中运用游戏的方式有很多。不同音乐教师对同一首歌曲的理解不同,就可能采取不同的游戏形式。最常用的是情景游戏,教师先让幼儿熟悉歌曲背景,然后学唱歌曲,教师可以根据歌曲内容,利用教室条件,制作教具,如有关歌曲内容的头饰、指偶等,边听歌曲边进行游戏。另外较常用的游戏方式是教师把幼儿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歌唱。歌唱时一个小组唱几句;或一个小组唱轻柔的,一个小组唱高亢的;或一个小组唱歌,一个小组打拍子。比如,学习耳熟能详的歌曲《丢手绢》时,教师多半采用的是情境游戏的方式。根据歌曲内容,教师制作一个小手绢,让幼儿围成一个圆圈,幼儿边唱歌曲,边传手绢,当歌曲停止,拿到手绢的幼儿表演节目或接受惩罚。这样层层深入的教学,让幼儿边唱歌曲边玩游戏,让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以如此的游戏方式教幼儿歌唱这首曲子,把具体形象的实物投入到游戏中,又以变换多样的游戏活动组织教学。既让幼儿更容易的理解歌曲内容,也促使幼儿快乐学习。“音乐韵律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培养幼儿的乐感和节奏感”。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选择节奏性强的、比较短小的音乐,便于幼儿记忆和学习。幼儿韵律活动包括模仿动作、舞蹈、身体节奏动作等。活动中,教师在运用游戏时,可以利用幼儿的肢体动作如拍手、跺脚、踏步等学习韵律。
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节奏创编一些动作让幼儿学习、感受,然后分成小组自己创编动作给大家展示,选出最合节拍的动作并表演该小组。
音乐欣赏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好的理解音乐,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音乐欣赏首先是要听音乐,根据音乐内容展开想象,从而去理解音乐,欣赏其中的魅力。活动中运用游戏时,要让幼儿体会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把自己所理解的音乐充分展现出来。
四、结束语
音乐是幼儿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它为幼儿的生活增添色彩,提升幼儿的音乐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而游戏又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能给幼儿带来快乐和满足,激发和调动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将游戏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利用游戏,调动幼儿积极性,让音乐教学更具特色,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幼儿音乐教学在运用游戏时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幼儿的美感,需要教师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探索,根据问题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