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对事物拥有远超高年龄段人群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合理的利用“一物多玩”,引导幼儿用日常接触的事物玩出新的花样,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同时能和幼儿融为一体,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和信任,有助于教育教学的进行。本文结合工作中“一物多玩”教学实例,阐述“一物多玩”对幼儿能力的培养和对教师的要求。寄希望对幼教事业提高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一物多玩;幼儿教育;能力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对事物拥有远超高年龄段人群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合理的利用“一物多玩”,引导幼儿用日常接触的事物玩出新的花样,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同时能和幼儿融为一体,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和信任,有助于教育教学的进行。
一、幼儿园教育“一物多玩” 典型案例
案例一: 趣味玻璃球
幼儿在学习之余进行户外自由活动。幼儿教师引导孩子在阴凉处处休息。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玻璃球一盒,分给每个孩子2-5粒,让孩子思考玻璃球的玩法。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孩子因为有以前玩玻璃球的经验,大部分小男孩会首先提出弹玻璃球,小女孩会首先提出摆出不用的花朵造型。然后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玩3-5分钟。幼儿教师负责维持游戏秩序。之后让孩子选出最好玩的玩法和最新奇的玩法并演示他们的玩法。对于有些孩子提出可以抛掷玻璃球,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否定孩子的玩法,而应该在游戏结束后,通过大家集体讨论哪种玩法最好,抛掷玻璃球会出现什么情况,会不会砸到别的小同学,从而引导孩子进行安全、快乐的游戏。游戏玩法中其中有的玩法孩子并未试过。幼儿教师要根据各个孩子的情况进行分组,会的带动不会的一起玩。最后,幼儿教师对玻璃球游戏进行了简单的讲评。对提出新奇有趣玩法的幼儿给予夸奖。通过简单的玻璃球游戏,锻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并教育孩子们游戏安全。
案例二:建造未来之家
这个案例来源于幼儿课堂动手活动。活动开始前,幼儿教师对全班幼儿进行分组,每组3-5人,男女比例适合。每组分发2组立体积木和植物、小动物模型。限时30分钟引导孩子运用手中的材料建造自己的未来之家。在活动之初,可以由幼儿教师现场先做出一个房屋和院落模型,之后引导孩子合作完成。等孩子全部完成后,将大家集中在一起观察哪个小组做的未来之家最漂亮,哪个小组做的未来之家最有创意。并让最漂亮和最有创意的小组选出代表来介绍自己的未来之家。活动结束,老师点评、夸奖各个小组作品的优点。通过简单的积木组合,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一物多玩”活动对幼儿能力的培养
1.培养幼儿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从思维方式上看,“一物多玩”的字面意思即从寻常的事物中寻找各种不同的游戏玩法。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发散思维之后,孩子的目标重新转移到“事物”的本身。这是幼儿聚合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包含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1]。没有发散思维就无法创造,同样,没有聚合思维也就无法去整合思维来实现“一物多玩”。其中发散思维是重点培养能力,聚合思维往往被忽略。这需要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注意。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
在活动方式上,“一物多玩”主要是幼儿的独自探索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还有同伴之间的协作能力。尽管独立性是创造型儿童的一般人格特征但现实生活中大量创新成果都是集体合作的产物。这一事实也不断提醒我们合作探究在创造中的作用[2]。因此在“一物多玩”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掌控好节奏、方向、每个幼儿的情况。鼓励幼儿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游戏,以利于幼儿创造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期是最敏感、最关键的语言学习时期,也是能够迅速储存词汇的时期。因此,幼儿期语言的训练值得重视,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刻不容缓。在“一物多玩”的最后阶段,幼儿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在大家面前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对自己“一物多玩”方式的解释。从而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一物多玩”对幼儿教师的要求
1.掌控全程,积极引导幼儿
幼儿能力有很多种,比如运动能力、语言能力、想象能力、自理能力等等。幼儿能力的强弱会决定他们掌握各种技能的成效,影响他活动效率的高低。幼儿教师是幼儿进行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保护着,应该尽可能的将自己塑造成幼儿的大朋友,将幼儿的学习内容、能力锻炼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高效的调动每个幼儿参与活动、发散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一物多玩”并不仅仅限于幼儿在游戏中的教学。更加适合幼儿多种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一物多玩”的掌控者,掌控着整个过程的节奏和方向:既要避免完全的放纵,幼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也要避免过度的压制,人为的去暗示幼儿该怎么做。
2.正确运用评价手段
在幼儿的世界中,没有对错,对错是要自己去体会,而不是教师去人为的限定。同时要保护幼儿的安全。评价既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保证教育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的心理十分敏感,他们对于事物的好恶往往在一件小事。因此在教学中,幼儿教师要善于营造学习及表演的气氛。在幼儿活动和学习的过程中,要求无论哪个幼儿表演或者表达都要给予掌声的鼓励。表演后,教师对幼儿的表演进行评讲,通过评价,激励幼儿看到自己的进步。强调自身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4]。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特的,每一个幼儿发展也是独特的。在幼儿教学中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不同,有的外向活泼,有的内向沉静,每个幼儿也都有他们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学习方面不够优秀,只说明他的智力银色方面略显不足,但其他某个方面肯定占优势,有的幼儿不善于表达,但是可能擅长动手。因此幼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尊重每位学生的智力的组合不同,根他们智力发展的特点,制定相适应的教育策略,让善于动手、不善表达的多发言;让善于表达、不善动手的多动手。使每个学生都有公平地接受自我表现的机会。
“一物多玩”能有效的调动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能够在游戏中提高锻炼幼儿的多种能力。幼儿教师要在这方面多做研究,掌握“一物多玩”的教学策略。更好的服务于幼教事业。
[参考文献]
[1]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2,28,214
[2]沈俊.反思“一物多玩”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 学前课程研究,2007,4(2):11-13.
[3]杨浦区明园村幼儿园中班教研组.培养中班幼儿合作能力的指导策略[J] 上海托幼,2010,(11):11-12.
[4]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之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