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门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幼儿教育家,他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结合当时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趋势,总结了关于幼儿教育方面很多优秀的思想,不管是对以前还是现在,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他是行为课程的创始人,主张幼儿课程从幼儿行为中产生的,尊重幼儿的行为与实践。对此本人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从儿童自身的个性出发开展教育
张雪门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教育问题。清朝末期办理的蒙养院就带有这种性质,它模仿日本的教育,对幼儿采取注入式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虽然使幼儿更快的衔接到小学,但却忽视幼儿园本身的性质。由此,张雪门在幼儿教育中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注重发展儿童的个性。这种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主要受到蒙台梭利和杜威的教育思想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贴近幼儿生活
张雪门认为,课程来源于生活,以儿童的生活为课程内容,能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张儿童快乐成长。课程的设立应以儿童为中心,儿童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教材,儿童自发的行为就是课程实施的过程,没有专门为了教而教,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
(三)课程实施前做好准备
课程的实施需要老师和幼儿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教师可以对其结果进行预测,想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在张雪门的幼儿教育思想中,认为课程想要取得一个不错的效果,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知”的准备,二是“情”的准备。
知识的准备指的是,教师对自己将要教授的知识要有充分的准备,必须要提前考虑到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除了“知”的准备以外,还要求“情”的准备。“情”的准备即集中心力的准备,教师在开展活动之前采用有趣的导入方式,幼儿自然会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就能使课程顺利实施,取得不错的效果。
(四)合理的课程评价
张雪门还特别注重对幼儿课程结束后的评价。这项评价不仅针对老师的活动过程和方法有一定的要求,还对幼儿的接受情况有一定的反馈。
评价从好和坏两方面进行,好的给予鼓励,不好的进行批评,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实物对照,使幼儿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好是坏,并知道其原因。
(五)幼儿师资的见习与实习
在张雪门的实习观点中,实习总体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是参观,参观的对象为“建筑、教具、工具、材料等设备,师生的仪表、态度与兴趣,对幼稚生习惯积极消极之处置,工作、游戏、文学等教学过程以及整个的设计”;
第二是见习,这为如今的师范生见习提供了理论依据。见习地点就是各种婴幼儿机构,见习的内容主要是:一部分是幼稚园行政和事务的见习;另一部分是 教导见习”。
第三是试教。试教是实习中的重要环节,是要自己实际动手的,是对师范生最具考验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对师范生最有锻炼性,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由于刚开始缺乏经验,从基本的工作开始,不仅可以与老师和幼儿慢慢熟悉,还可以了解本班的幼儿情况以及每个幼儿的性格,对后面的教学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第四是辅导。辅导所包括的工作比较多,里边涵盖了与家长的沟通、亲子教育、儿童的保教、社区调研、辅导会等。在这个阶段里,所接触的是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对以后的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锻炼的方面比较多。综上可知,张雪门不仅重视教育实习的理念,还特别注重教育实习的场所,;其次,实习的内容方方面面,有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还有家园联系方面。实习的步骤都是由简单到复杂并环环相扣的。
(六)合理安排幼儿园游戏
张雪门认为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还充实了幼儿生活,游戏的实施需要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基础,游戏来源于生活。
张雪门还认为要高度重视幼儿自发的游戏。如今幼儿园大多数都是成人组织游戏,这就使幼儿缺乏了独立游戏的机会。在家里,往往在幼儿正全神贯注游戏时,父母差遣幼儿去干这干那,这就容易导致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出现有头无尾的情况。在幼儿户外游戏时,教师也应不要随意打断,这对幼儿后来的做事有很大的影响。在幼儿自发的集中精力的游戏时,有利于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的发展。
二、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幼儿教育的启示
(一)尊重个别差异,强调幼儿个性发展
在如今的幼儿园教学中,相对好一点的幼儿园来说,每班的总人数会控制在一个固定值内,这样既能保障幼儿的发展又能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使教学更有效果。但是绝大多数幼儿园每个班的人数都是超标的,这样老师的工作压力就很重,也照顾不到每名幼儿。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尊重幼儿自己的想法。教师作为指导者,要尊重个别差异,注重幼儿个性的发展,这样不仅使幼儿对自己有了肯定和信心,同时也更相信和热爱老师。
(二)课程安排以幼儿实际生活为主
课程的安排要从多方面来考虑,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教而教,需要综合幼儿自身的身心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幼儿园课程的设定是为了培养其社会交往的能力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内容应从幼儿生活中来。
(三)开展教学时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幼儿教师组织教学时,幼儿接受的程度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成与败。幼儿接受的程度的好坏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师自己的准备,包括教师专业素养、经验能力和知识道德,这是能否顺利开展教学的保障,二是幼儿的准备,指的是幼儿对即将所要开展的活动心理准备;
(四)对每个幼儿的成长给予恰当的评价
幼儿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指导者和记录者,在活动中记录幼儿的具体活动情况,最终进行系统的评价。恰当的评价无论是对幼儿还是教师,其目的是统一的,都是为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幼儿在不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历中,通过各种尝试,总结经验,最终使幼儿达到教学目标。
(五)提高幼儿教师的个人修养
幼儿园是幼儿出生后除家庭之外所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在这里他们所学会的一切都是对以后的成长和生活打基础,教师作为这项活动的主导者,教育形式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挑战。如今,幼儿教师的修养参差不齐,市级和城镇也存在差异,总体水平往往是市级里的教师修养比乡镇的要更完善。幼儿教师可以说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话语和行为方式,幼儿都会不经意间去学习和模仿。所以提高幼儿教师的修养不管是对教师自己还是幼儿都是有利的。
(六)注重幼儿游戏的展开和安排
游戏是幼儿园开展一切活动的主要形式,所以游戏的安排直接关系到活动能否顺利展开或者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游戏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参与其中的;其次,给幼儿提供独立游戏或自发游戏的机会。最后,教师要合理指导和适当参与幼儿游戏。
合理地组织和安排游戏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这样才会使幼儿长时间的集中精力于一项活动,而且还是幼儿自主自愿的。不仅如此,在现在的幼儿园中,游戏还要考虑到社会的发展,游戏的形式和内容都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