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优质护理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00例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患者焦虑情绪在护理后的变化情况,并对护理前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急诊患者的焦虑情绪、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及护理满意度在实施优质护理前后均有明显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 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中能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可把此护理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效果观察;护理满意度
近几年来,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根据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等特点,对患者进行了优质护理服务,现把相关工作作以下分析及总结。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10月~2013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00例患者,其中男183例,女 117例,年龄为12~72岁,平均年龄为(41.34±3.51)岁;病程为2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1.9±0.7)年。其中急诊儿科为68例,急诊妇科为,45例,急诊外科64例,急诊内科52例,急诊五官科为71例。
1.2方法
1.2.1建立完善的制度,使就诊流程不断优化
(1)对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对其做好各种基础护理,让患者感觉舒适。
(2)对于急诊患者,先诊疗再挂号,先及时抢救再收费,做好预约工作后再为其转科,尽可能缩短患者的就诊、挂号、住院及手术所用的世界。护理人员应应帮助患者取药,对于输液患者应给其适当帮助,及时协助病重患者联系医生进行诊治[1]。
(3)使绿色通道全程亮灯。护理人员应把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病情的具体情况和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使各部门能够更高效地为急诊患者提供“优先检查、优先住院、优先手术”服务。
(4)严格要求各门、急诊的的注射、输液操作及流程,使其更加有效规范,对各门、急诊的处方及病历进行严格核查,当发现对处方及病历有疑问时,及时向相关医师核查[2]。
1.2.2改善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管理
(1)根据本科室及患者病情特点,定期在科室内部开展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由护士长及主要医护人员每天到留观室、抢救室及输液室检查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执行情况,指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个性化健康护理。定期对护理人员对各类疾病及患者的相关知识与护理方法进行考核,以使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2)根据各科室、门诊及医院的具体情况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分为每日考核、月度考核及年度考核,并由护士长协助各科主要负责人对其进行监督管理[3]。考核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风险强度、工作质量、工作内容及患者满意度等。对于表现的护理人员,给予适当奖励,以使其认识对自身价值,并全体护理人员的创造性及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
(3)对各科室的优质护理内容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公示,在各科室设立意见箱,并根据各科室特点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或以海报形式宣传相关的健康知识。
(4)根据医院规模及就诊情况在院内定点设置数量急诊流动治疗车,并在车上常备过敏性休克抢救盒、消毒剂等医疗用品,这样既能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又能使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得到有效减轻。
1.2.3加强专业知识及业务培训,转变服务观念
制定120、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方案,通过知识竞赛、讲座等形式对护理人员加强业务培训,使其沟通技巧、服务礼仪、健康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得到一定 程度提高,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
1.2.4优化排班方式,明确岗位职责
以APN为准则,根据经验、工作能力让护理人员以意愿方式搭配排班,对值班方式进行不断优化,使各护理人员对自身的岗位职责有更充分的认识,把单线值班改为双线或三线值班方式,由专人负责对门诊进行夜间巡视,以减轻值班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这样也能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4]。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卡方软件 V1.61对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识、紧张焦虑情绪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P<0.05为差异,表现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
2.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急诊患者的焦虑情况为:正常0例,轻度72例,中度167例,重度61例,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为64例(21.33%),总有效率为17.1%,对护理的满意度为:非常满意0例,满意127例,一般满意80例,不满意93例,满意度为42.33%;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急诊患者的焦虑情况为:正常86例,轻度174例,中度34例,重度6例,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为258例(86%),总有效率为88.2%,对护理的满意度为:非常满意94例,满意156例,一般满意27例,不满意23例,满意度为83.33%;由此可知,急诊患者的焦虑情绪、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及护理满意度在实施优质护理前后均有明显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
3.讨论
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培训后,护理人员进一步明确了服务观念及目标,对患者的急诊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可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5]。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风险强度、工作质量、工作内容及患者满意度等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可有效激发起对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可使其工作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提高。此外,良好的就诊环境及个性化的健康宣教与护理,能使患者的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本研究中,使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急诊患者进行护理后,急诊患者的焦虑情绪、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及护理满意度均比实施优质护理前有明显差异。由此可知,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鲍向红.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2):102-105.
[2]陈祥莺,陈祥燕.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推广与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11):120-123.
[3]张同艳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3):101-103.
[4]刘智文,黄泽云.急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初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5):102-105.
[5]申红玲.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16):120-124.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