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雕龙画凤,坚固结实,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远近闻名。白族独特的节日有“绕三灵”、“石宝山歌会”、“本主节”“耍海会”和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三月街”、也有白族人自己的“火把节”等众多的节日。
傣族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地区,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有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音乐、舞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响甚广。傣族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四周田地肥沃,特产丰富。傣族人民性格温和,喜爱歌舞。
云南的独特的地理位置、经济社会条件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在云南聚居的民族中,其他省市也有的民族在云南也有其独特的方面,其他省市没有的民族更是云南民俗旅游自由的主要载体,只要合理开发,注意保护,将具有很大的优势,必然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云南民俗旅游资源既分散于全省各地,又相对集中,有利于联合开发和集中开发的结合。
截止1996年上半年,全省行政区内共设2个省辖市、7个地区、8个自治州、127个县市区。云南行政区划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多山、海拔悬殊大、气候差异大的状况;二是一个行政区划中具有多个民族;三是同级行政区划间的面积悬殊很大;四是民族自治地方多;五是市的建制偏少。云南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是多样的:一些民族既有一定的聚居区,又杂散居于其他民族中;一些民族则高度集中于一个地、州甚至一个县、一个乡中;有的民族则杂散居于城镇及交通沿线,以村寨聚居;有的民族则散居于城镇。藏族主要是集中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白族主要分布在大理地区,彝族的分布主要是集中的在滇中地区,傣族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和德宏地区,纳西族主要分布在丽江地区,其余的少数民族聚居在各地州市内。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繁衍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容易沟通,形成中华民族中的特殊民族团体。各个民族又是相对集中分布的,形成各自的民俗文化。这样的民族分布特点决定了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相对集中与分散的局面,容易进行单个民族旅游资源的集中开发,又有利于多民族的联合开发。
第三: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分布与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旅游资源不同类型的有机组合可增强资源的吸引功能,具有良好的旅游开发效应。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二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云南无霜期长。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地形一般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系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地形波状起伏,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形。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南部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北部在3000——4000米。只是在西南部边境地区,地势渐趋和缓,河谷开阔,一般海拔在800一1000米,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是云南省主要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全省整个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着地势,成扇形分别向东、东南、南流去。全省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滇藏交界的德饮县怒山山脉梅里雪山的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76.4米。两地直线距离约900公里,高低差达6000多米。 云南的地貌有五个特征:一是高原呈波涛状。 二是高山峡谷相间。
云南的气候独特,气候类型由于纬度的变化和高山众多而表现出强烈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受到印度洋季风的影响,又受到青藏高原的影响,这里大部分地区山谷中的小气候条件很好,四季分明,冬暖夏凉。也有云南南部的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云南的气候条件塑造了很多的自然景观,有“热带动植物王国”的西双版纳,有香格里拉的迪庆,也有四季如春的春城昆明,还有高大美丽的雪山,也有辽阔的草原。还有很多的地质自然旅游资源,众多的湖泊,如:滇池、抚仙湖、洱海、泸沽湖等等,还有天下第一奇观的云南路南石林,还有腾冲火热海,还有很多的岩溶洞穴。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应该将自然和民俗旅游结合开发。云南大理的四绝与白族文化相结合开发,傣族民俗与热带动植物资源的开发相结合,纳西文化与丽江的雪山相结合,彝族文化与石林、恐龙化石相结合等等。
第四: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分布正与现有成熟的旅游线路相结合,极易开发。云南的旅游资源丰富,几乎是到处都有,现在而且一般是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的。
云南的旅游资源丰富,又与东盟接壤,可以发展国内旅游,也可以发展国际旅游。在国内的云南旅游线路基本已经涵盖了云南的所有地州市,包含已经开发和即将开发的所有云南的旅游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和已经开发的地区,旅游线路相对比较密集,旅游开发比较晚的地区,旅游线路相对稀疏。旅游线路主要集中分布于世界文化遗产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主要是以昆明为中心,然后向八个方向延伸。昆明的旅游资源丰富,既有现代文明的城市景观,也有少数民族风情区,还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有历史文化资源。云南是中国最接近东盟的地方,是中国面向东盟的窗口。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东盟在经济、社会领域地位的提高,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与交流明显较快和加强,特别是在旅游方面。中国大陆居民到东盟旅游的主要路线之一就是以云南为基础向东盟延伸。
第五:云南民俗旅游资源中民间节日较多,具有极强的参与性和休闲性。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民族节日也很多,大大小小约有四百个,有的民族除了大的共同的节日外,不同的支系又有不同的节日。有的节日不仅一个民族过,其他民族也过,只是在时间、方式、传说等又有一些不同。如“火把节”,除了彝族外、白族、纳西、普米等民族也有;“泼水节”除了傣族外、布朗、阿昌等民族也有。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每逢节日,他们就会身着本民族的盛装,从四面领先方汇聚到一起,唱歌跳舞游戏。年轻人则乘机谈情谈爱,寻觅佳偶。几乎每个民族节日,都是一次狂欢活动,每一次聚会,都是民族团结的联欢,对于外地游客来说,这也正是了解少数民族风情习俗,到少数民族地区观光旅游的好时机。
表一 云南少数民族主要节日一览表
节日名称 民 族 时间(农历) 主要活动 地 点
扎哩作 哈尼族 正月初一 祭祀、荡秋千、对歌、宴请 墨江
扩拾节 拉祜族 正月初三 对歌、跳芦笙舞爬花杆 屏边、永善
赛歌会 僳僳族 腊月或正月上旬 赛歌、沐浴 怒江
目脑纵歌 景颇族 正月十五 跳文崩舞 潞西、陇川
棒棒令&n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