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发散思维”使记叙文中的事件更为波澜起伏
“文似看山不喜平。”“平”,往往就是平庸,平凡,也就引不起人文的阅读兴趣,激不起人们思想的浪花,得不到人文的认同和欣赏。叙事作文,要尽量写出曲折变化,也就是要兴起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如何才能让语文记叙文写作更为波澜起伏,使学生记叙文更为精彩纷呈?我认为,语文记叙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学生的记叙文内容才能丰富,情节才能完善,情感才能丰满。
一、在教导学生进行作文审题时,应注意使用“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在指导学生进行记叙文审题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开发这些方面的能力。审题时刻意而为之的“一题多解”。学生在进行作文审题时,很容易被材料和题目所限制,形成惯性思维。即是典型“的看菜吃饭”,不知变通。
例如,我在班内布置的作文“因为有了我”这个题目,很多同学在写作时的思路及所列举的事例都较为“自我”,都以自己为出发点。有了我之后,父母怎样忧心,朋友怎样难过,老师怎样愁眉不展等等这样的例子。他们首先确定的对象是“我”,然后是“我”给身边人所带来的影响。不能说这样的写法不好,但所呈现的结果是“千篇一律”一样的记叙文。深究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在于他们在审题时的“固定思维”。这种固定思维的形成和长期的范文学习及平时写作环境影响所造成。所以,在课堂作文指导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多逆向思考,尽量将可以确定的方向记录下来,为接下来的写作环节多设基础。例如,话题作文《我想唱首歌》。题目虽规定了主题——褒扬、赞美生活,但没有限制赞美的对象、赞美的原因。如此,我们可以这样思考。我们既可以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唱首歌;既可以为个人,也可以为集体、为社会唱首歌;既可以写事,也可以写人……只要对生活有着欣赏与感激,对得失成败有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就能切中题意。又如:《充满活力的岁月》,虽要思考活力的表现,也要兼顾对“岁月”一词的理解,但对写作的主体——“谁充满活力”则完全没作限定,他的对象可以是任意的一个人。将对象定位为“你、我、他”,生命中出现的任何一个对你有超付价值的朋友、老师、家人、陌生人等等。这样多角度的思考,可以描写刻画的面也多,可以表现的主题自然也多。
二、要将作文记叙文写得波澜起伏,就是在记叙情节上设置“障碍”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
发散思维,就像一棵树。思维本身就好象什么都不是,其实就是一种“迁移类比”的能力。在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刻意在记叙文写作时使用这种思维。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如果说记叙文是一棵树,那么说一件事情是“树”的主干,那么它的枝桠、叶子、根茎等就是事件发生的脉络,在记叙文的写作的过程中,发散思考得越强,自然枝桠、叶子、根茎等就越茂盛。
怎样才能使文章兴起波澜呢?要使文章的故事及人物可以吸引人阅读,变得引人入胜,可以有很多方法,例如在开头以悬念开头,在情节上推波助澜,使事件更为节外生枝,达到丰富情节,耐人寻味的效果。例如《鸿门宴》的波澜之美: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羽不应,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樊哙闯帐,赐壮士座。情节三起三落,悬念乍解又生,意外险象迭出,极尽一波三折之妙,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那么,我们在记叙文中怎么应用这样的写法呢。例如作文《路边的那个人!》 ,这是我们班一次写作记叙文的题目。其中有一个学生这样写:我正站在公共汽车站边上等车——看见一个衣着光鲜的女人(详细刻画)——她把路边的一盆装饰花搬走了(周围众人的目光对她充满鄙视,光鲜的衣着与丑陋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我等不到车,往回走的时候在路中间看到了那盆花——那盆花正放在一个烂了得铁井盖旁边,而远处那个衣着光鲜的女人正把管理处的人带过来。这篇文章的出彩地方就在于他在表现事件的时候,运用了多种手法。第一步运用了抑扬法,先从反面入手,反向入笔,然后笔墨突转,转入正面刻画。文章开头用了大量的笔墨去形容这个女子的衣着和打扮,给人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认为她一定会做一些不符合她打扮的行为。事实上,在文章的开头这个打扮光鲜的女子也的确如大家所料那样,把公物“路边的装饰花”据为己有,很不道德。,众人更是对她嗤之以鼻,很是责备。但真正的事实却不是这样,作者第二步又用了意外法——故事情节突然峰回路转,石破天惊,急转直下,逆向发展。想不到这个女子搬花原来是为了遮掩那个烂掉的危险的沙井盖,她之前不文明的行为原来是为了大家的安全,这个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很为自己汗颜。其实,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还不自觉地运用了悬念法,在开头设置悬念,在结尾给出结果和答案。从事件及人物的设置来说,这是一篇成功的记叙文,因为他不但把事件的开头、经过、结果表现出来,还把事件的波澜刻画的相当详细,而要表现的人物也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非常充盈地刻画出来。
在进行作文指导时,我们应该刻意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作文提纲的拟写,先确定对象,在确定大概的事件,然后再表现事件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大纲上节外生枝,为事件添点油,加点醋,使文章更为波澜起伏。当然,要使记叙文写作能有进步,最大的基础是学生能主动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了解生活的咨询,掌握生活中发生的大事,体会生活中的小事。事物是复杂的,多面的和多变的,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和正确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事物,事物的复杂性是叙事波澜壮阔的源泉,我们要深入感受生活,叙事时要善于利用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只有熟悉生活的人才能在处理事件,记叙人物上面有丰富的阅历和内涵,才能使文章充满生活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