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出发,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而说明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落实 重要意义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出版了一部科普图书,名叫《寂静的春天》。她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描写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当时美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但政府的公共政策中还没有关于“环境”的条款。因此,《寂静的春天》一问世,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敲响了人类将因为破坏环境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警世之钟。但是,如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问世遭到攻击一样,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也遭到猛烈的抨击。那些靠牺牲环境发财的人指责卡逊是“歇斯底里”,是“煽情”,是“危言耸听”。然而,历史是公正的。1992年,即在卡逊逝世后的第28年,也是该书问世的第30年,《寂静的春天》被推选为近50年来最具有影响的书。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在任职内专门为此书作序、高度评价此书的重大意义,称赞此书是“一座丰碑”,“改变了历史的进程”。这本科普图书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原因就在于它留给人类以振聋发聩的启示,引发了一场关于发展观问题的世界性大讨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多年的时间里,在世界各国致力于战后重建的大背景下,人类的确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但是,也引发了生态恶化、能源短缺、失业人口剧增、两极分化严重、社会动乱频繁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各国都开始反思发展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缺乏经验,我国在发展观问题上也曾走过弯路,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的“大跃进”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事实证明这是违背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做法。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对社会主义认识的逐步加深,我们对社会主义如何发展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经济体制改革人手,我们开始了以经济发展为重点,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新的历程,20多年以经济发展为重点的改革开放的实践及取得的巨大成功世界有目共睹。然而我们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例如,强调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以GDP的总量多少论英雄,导致了我们国家社会发展不和谐的情况愈来愈严重。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以往的发展思路。
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新的领导集体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面对的新情况,在认真分析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长远目标与现实策略选择等问题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思想,创造性地将我党的发展思想概括为科学发展观,并提升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当前中国发展过程中突出问题的需要
一是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所反映出的发展的非全面性问题。2003年非典疫情的蔓延,使这一问题充分暴露了出来。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通过抗击非典斗争,我们比过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缺陷……事实上,我国教育、科技、文化、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也都与经济发展的水平明显不相适应。比如就业,与我国经济增长相伴随的是就业压力的持续增大,。据统计,2005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70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每年城镇需安排就业的人员达2200多万,而新增就业岗位近年一直在800万上下,年度供大于需的缺口达1400万个。同时,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劳动力总量过剩的矛盾非常突出,而且我国要到本世纪中叶才会达到人口高峰,在此之前,巨大的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在比如社会管理,各类事故频发,假冒伪劣猖獗,造成人、财、物的莫大损失,也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