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与高中政治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
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创新的前条下,我们不仅要在教授的知识上、方法上有所创新,而且还要在授课理念上有所创新。把学习看成是不仅“授人以鱼”,而且还要达到“授人以渔”的最终目标。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结构、分析事物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逻辑思维,知识结构,归纳法,演绎法
高中时代是青年学生由稚嫩走向成熟的重要人生阶段从知识层面讲高中是其学习的黄金时期,从思想道德方面讲是他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键时期,从社会层面讲是他们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接触社会初步地理解这个社会的时期,这个时期是怎样度过的,接受了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将会影响到他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一生的选择。在如此关键的时期,高中政治教学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在高中三年的政治教学过程中,不仅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而且还提供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他们摆脱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架起一座座桥梁,使“天堑变通途”。而逻辑思维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思维方法,他阐述了人类的思维规律、指出逻辑错误、增强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及推理能力,这对于高中时期的学生来说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进一步贯彻逻辑思维方法,现在我就从四个方面阐述其中的逻辑思维、逻辑方法,进一步明确高中政治知识的逻辑结构。
一、从知识的内容及结构方面看逻辑性
在高中政治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的逻辑性结构,体现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现在我从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政治常识等三方面进行论述。
(1) 经济常识
经济生活、经济现象是每个人每天都必须面对的。经济常识也是应当学习和掌握的。在学习经济常识中,学生们始终觉得经济常识的知识点比较乱、比较散,不容易形成体系。但是他们没有看到在分散的知识点背后隐藏着一定的逻辑线索。在经济常识开始时就已经把线索清楚地告诉了我们:经济的概念,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四个环节相结合的活动。既然经济现象包括四个环节,原理则必然围绕这四个环节逐一展开,并配之以经济知识的基础理论知识。
生产环节:3、4课(企业及生产者、我国的三大产业)
分配环节: 5课 (税收、国民收入)
交换环节: 6课 (市场)
消费环节: 7课 (消费者)
(图一)
注:除第1 、2、8课以基本理论为主要外,其他课都是以四个环节为主线。
(2)哲学常识
这种逻辑性在整个高中政治教材中是很多的,哲学常识也是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的。在学习哲学常识的前言时,已经告诉我们哲学是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本身为研究对象的。也就是说哲学始终围绕着这三个对象。这个阐述实际上也是整本书安排的顺序。所以以此为线索可以把哲学常识进行划分,形成一定的结构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
唯物论:第1课 (世界是什么?本质是物质还是意识)
辩证法:第2、3、4课(世界是怎样存在及为什么)
认识论:第5课 (怎样认识世界,方法及过程)
逻辑思维与高中政治教学的几点思考(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