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摘 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生动运用和体现,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只有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顺利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精神实质;根本目的;根本要求
发展观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涉及为什么发展、靠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亦即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等问题。科学的发展观是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邓小平发展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持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及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这一科学的发展观精辟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强调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1.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和中心,以满足人的需求、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坚持以人为本,也就是要支持以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发展主体的作用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只有坚持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首先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这个第一资源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最高目标,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
2.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只有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努力使社会从单一经济发展走向社会全面繁荣,才能不断促进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
3.坚持协调的发展观。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要在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制度与体制、机制、机构的协调发展,城乡、区域、工农业的协调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公平与效率、改革与稳定的协调发展,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速度相宜和效益质量兼顾的社会发展形态。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