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保险公司离企业文化到底有多远?
二、建设金融企业文化对于中国保险企业的意义到底有多大?
三、把脉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与特征。
四、建设保险企业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论中国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中国保险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市场主体,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既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然而,从现状来看,中国保险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几乎仍处于洪荒时代。
一、中国保险公司离企业文化到底有多远?
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尽管也在一些中资保险机构中进行了初步尝试。但从整个保险业的现状来看,却处于一种非常落后的状态。
(一)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普遍模糊而单纯。从上到下,很少能够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少国有保险公司分支公司片面地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完全混为一谈,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一些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活动,做一些表面文章;不少人想当然地把企业文化等同于员工的娱乐文化,等等。这一切,导致在行动上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搞两层皮。
(二)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短期行为。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经营效益好时就想起搞一点所谓的企业文化活动、效益差时就少搞、甚至不搞,缺乏一种常抓不懈的机制,缺乏一种持久的动力和发展后劲。
(三)企业文化建设形不成合力。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职工参与度不高,分支公司和一线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掌握不准、理解不深、参与不多,未能形成全员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另一方面,有些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被看作工会这样群众性组织的部门事务,业务部门常常觉得与自身不搭界而游离于企业文化建设之外。
二、建设金融企业文化对于中国保险企业的意义到底有多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金融业的竞争,不仅是市场的竞争、资金的竞争,更重要的是金融服务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这就要求金融企业通过“文化力”的激发,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加强金融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国保险业的当务之急。
(一)加强保险公司文化建设是适应保险业做大做强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纵观世界著名的金融跨国公司,如安联、安盛、花旗、汇丰等,除了他们的品牌让人信赖外,这些企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经营模式无不体现出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因此,保险公司在研究自己和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发展轨迹后,创建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二)加强保险公司文化建设是适应客户的需要。
参与市场竞争在很大的程度上表现为保险企业形象的竞争,而保险公司形象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金融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家金融企业都以争夺市场份额为竞争的主要目标,而市场份额的核心是客户资源、特别是高端或者高净值客户的忠诚度,高度客户并非首先以价格的高低为选择依据,企业的文化、品质、信誉等等软性资源对于高端客户而言尤为重要。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在这种竞争中要求保险企业表现具备五项基本功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由此而构成经营管理工作完整的循环过程。在这五项功能的界定下,保险企业全体职工必须服从统一的纪律和制度、统一的整体利益、统一的人员调配和指挥。而领导者必须公正对待每一个员工,以使其努力工作,忠于职守;必须保证人员的稳定性,以保证思想稳定;必须调动人的积极性,鼓励个人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必须建立友好协作关系,保持集体的团结统一和融洽。要做到以上这些,就必须建立和发展保险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所产生的强烈的归宿感和信念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使保险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加强保险公司文化建设是适应保险业深化改革的需要。
随着保险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与旧、正确与错误、创新与守旧的矛盾将不可避免地交织出现,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也必然地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要通过建设保险企业文化来调整好改革中出现的各种利益团体的冲突。与上下级协调一致,以保证政令畅通;与部门间及时联络,以利信息的沟通;与员工交流感情,以创造和谐的工作气氛。这样就可以减少矛盾,避免冲突,清除各种障碍,为共同目标奋斗。
(四)加强保险公司文化建设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创建企业文化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承的。因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要大力创建企业文化,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实践证明,保险企业文化是推动保险业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是企业文化有助于物质文明的建设。保险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通过运用文化的手段,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会为保险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二是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也是对保险企业员工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它运用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通过倡导企业精神来引导员工树立理想和信念。所有这一切,对提高保险公司职工政治、业务、文化素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都具有很现实的作用。
三、把脉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与特征。
企业文化的主要内涵。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并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和遵从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的总和,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精神文化作为观念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目标、经营哲学等无形的文化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作为精神层和物质层的中介的制度层,是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的总和,精神层直接影响制度层,并通过制度层影响物质层;物质文化层面是企业文化的物质的外在表现,是指企业的环境、条件、设施、形象要素的总和。
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
一是具有柔软性。企业文化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尽管不具有像硬件那样的“不可塑性”,却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人感到有一种柔性压力感。
二是具有渐进性。企业文化的创立和发展是一个过程,是经过多年的培育逐渐形成的。
三是具有潜移默化性。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职工的思想中去,象无声的命令,促使员工朝着同一目标前进。
四是具有延续性。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产生,便会世代相传,绵延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特征。
首先,保险是现代经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企业的文化建设也必须融入社会主流文化,保险企业特别是国有保险企业,其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扣“三个代表”这个主旋律,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其次,保险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防范控制道德风险、经营风险的任务很重,风险管理是保险企业管理的主要形式。因此,保险企业的企业文化具有风险文化的特征。
第三,保险企业作为一级法人,统一法人的意志任务很重。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奋斗目标,各分支机构必须与总公司保持高度一致,全体员工要富有团队精神。
四、建设保险企业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是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同的保险公司所共同面临的外部环境构成企业的共性,而任何保险企业自身的内部环境则构成企业的个性。一方面,企业文化要反映社会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精神,用大文化指导小文化;另一方面,又要有自身的独特个性和特色。因此,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本行特点,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是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不同的保险企业,必然会形成各自不同的历史传统,并逐步积累成企业文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保险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经营战略等情况会发生新变化,因而,不同时期的企业文化的目标指向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保险企业构建企业文化时,应坚持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统一。
是要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的原则。保险企业特别是国有保险企业,是在党的领导下,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互助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担负着“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使命。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在先进性与群众性之间求得统一。
建设有中资保险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加强领导,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一是要切实摆上位置。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保险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研究和实施。
二是要实行一把手工程。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年终考核管理以及干部的晋级、提升等有机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要超前谋划,全面推进。建设企业文化,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必须有重点、分层次,结合实际,逐步推进。可根据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设计企业文化发展的模式框架,有步骤有组织地推进。
四是统分结合,上下联动。总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拟定后,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完善,做到首尾呼应。
五是要成立专门机构。就当前保险企业的现状看,应成立企业文化建设推广中心,设立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对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有效的领导和协调。包括: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研究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工作关系;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某些重要活动作出总体部署,等等。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花旗银行认为,谋求发展是企业文化的根基,而只有优秀的“人“才能使企业取得更大的发展,同时也只有不断发展的企业才能留住优秀的“人”。事实上,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视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就是要把管理的重心放在人这个基础之上,坚持把“以人为本”的思路贯彻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一是要重视员工的满意度。满意的员工会把满意的心情带到工作中去,从而实现满意的绩效。美国席尔士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后发现:员工满意度提高5%,会连带提升1.3%的顾客满意度,同时也因此提高0.5%的企业绩效。
二是要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企业要为员工的前途着想,才能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保险企业有三种职业前途可选择:管理型、专业型和操作型。而每一种职业,还应有不同的等级。当每一个员工跨入保险公司的大门时,他都会被告知:他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职业前途,而通过他的努力,在若干年后,他又会达到什么样的职位,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激发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坚持与时俱进,凸现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身特色。
一是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企业文化建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名牌效应,而名牌则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培育、浸润、渗透、打造而成的。为此,必须加强战略创新、观念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手段创新等,着力塑造保险企业的管理文化、信贷文化、产品文化、营销文化、服务文化、形象文化等企业文化体系。
二是要选择有效载体。诸如图书室、联谊会、司服、展览厅、表彰大会、演讲比赛、庆典活动、新产品展示会,等等,都可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
三是建设保险公司的家园文化。总体构想是:建设旨在为国家经济发展作贡献,报效祖国的“民族家园”;为员工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把保险公司建成员工的“职业家园”;用优质服务让客户宾至如归,给人以“家”的温暖,建成“客户家园”。
四是打造新形势下保险公司的经营理念。以凝炼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准确表达出有个性的经营理念。可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征集理念口号和形象标语,制定岗位座右铭,创作司歌,编制员工手册,印发宣传册等。
理顺关系,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合力。
一是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相互交叉互为依存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是培育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的主要手段,而企业文化则为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载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工作更好地拧成一股劲,由“两张皮”变成“一张皮”。
二是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统、分关系。保险企业作为一级法人,其文化主体企业目标理念、价值标准和制度规范等,必须统一,不能搞多元化,且企业标识、主要广告用语必须统一,不能各行其是。各分支机构应在总体目标理念的引导下,结合经营状况、人员构成和地区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三是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经营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营活动为中心,讲究经营之道,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