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 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背景2
(一) 、财务困境的界定2
(二) 财务困境的定义与界定(国内)2
(三) 财务困境的定义与界定。(国外)2
(四) 国内外对财务定义与界定的总结3
二、 财务困境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关系3
(一) 资产负债表3
1.流动资产3
2. 负债4
(二) 利润表4
(三) 盈利能力4
1. 总资产收益率4
2. 净资产收益率5
(四) 偿债能力5
1. 流动比率5
2. 资产负债率5
三、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内外因素5
(一) 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内部因素6
1. 经营杠杆6
2. 上市公司内部管理混乱、财务管理制度不严、欺诈上市6
3. 失去了核心竞争能力与多元化规模过大6
(二) 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外部因素6
1. 国家政策6
2. 宏观经济环境7
3. 国际因素7
内 容 摘 要
市场经济是一个充满着不确定因素和残酷竞争的经济。在不确定的因素中,只有到最后才知道谁是赢家,而在残酷的竞争中无时无刻不体现出弱肉强食的状况,适者生存。因此不管在怎么的一个环境下,每年都有许多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例如耳熟的“乐视网”,谁也没有想到这么大的一个企业居然会走向财务困境甚至破产清算。这样的情况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一定负面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财务困境问题逐渐成为平民老百姓所关注和热聊的话题。本文从三个部分对财务困境进行研究与分析,第一部分是初步了解财务困境究竟是什么,国内外的状况。第二部分通过对困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其中总结其中的特点。第三部分从困境公司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进行一个原因分析。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困境
我国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分析
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目前是我国特别普遍的情况。这种情况处理得当企业则起死回生,处理不当则面临破产。而后面的一系列问题也就出来了。如;投资者亏损,债权人背债,员工失业,甚至可能会影响到这个市场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研究成为了金融界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拟从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方面来论述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等。
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背景
随着上市公司间竞争的加剧,上市公司的经营与财务风险不断提高,加之经营管理者本身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经验等影响,使得企业的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不断的被爆出,然而最终直接使企业陷入了财务困境。在国内的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今天,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同时陷入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也是越来越多,因此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进行研究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显得格外的重要。
、财务困境的界定
财务困境又称“财务危机”(Financial crisis),最严重的财务困劲是“企业破产”。上市公司因财务困境导致清算实际上是一种“违约行为”,所以财务困境又可被称为“违约风险”。对于财务困境的定义与界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曾有不同的观点。
财务困境的定义与界定(国内)
在国内,目前暂时没有对财务困境进行一个深层次的研究和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由于国内财务困境的预测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所以国内研究人员一般将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定义为“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的公司”。
财务困境的定义与界定。(国外)
在很久以前,某人将财务困境定义为破产、拖欠优先股股息、银行透支和债券不能偿付。接着几年后,另一位学者也提出了关于财务困境的定义,他认为财务困境是企业履行业务受阻,具体表现为流行性不足,权益不足,资金不足和债务拖欠等,随后有出现了一系列关于财务困境的定义与界定。
财务困境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关系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运用是对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企业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上市公司发展能力的一个综合反映,有助于帮助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需求主体了解上市公司现状,并且决定这些需求主体的投资行为,保证投资的风险级别降到最低的方式之一,并且了解上市公司目前是否处于财务困境。
资产负债表
1.流动资产
在财务困境中的上市公司的,它的流动资产的是非常的多,而货币资金是在逐渐的变少。流动资产是财务报表里面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上市公司经营的时候,都是从货币的形态开始,在经历了一个经营周期末时,最后又会变回到货币形态,各种流动资金与生产流通结合,具有一定变现强,周转快的优点。
应收账款过多或过少,也会给上市公司带来一定的财务困境。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资金被购货方占用,另一方面还要为供货方代缴增值税等税金,并且应收账款一旦收不回来,变成了坏账会给上市公司带来极大的损失,从而影响企业的运营。而应收账款过少,会让上市公司发展处于一个不利状态,一旦严重会让上市公司处于瘫痪状态甚至倒闭。一般来说,财务困境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过高或者过低的主要原因有:公司及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较差,商业信用过低,内部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预付账款是指公司提前付给供应单位的购货订金。因为预付账款本身就是其他公司占用本公司的资金。而预付账款过多就会表明上市公司在材料供应方面存在问题或者目前整个市场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如果是前者,则就表明公司的信誉较差。从财务困境上市公司来看,通常是因为公司的信誉较差,供应商为了降低风险只有要求公司预付较高的货款。
负债
财务困境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表现为负债多、短期借款多,长期借款少或者没有。这说明上市公司资金来源上出现了严重问题。短期借款过多,则导致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压力剧增,而且短期的资金会使资金成本过高,利息负担过重。而长期借款少或者没有,主要是因为上市公司的信誉和商誉严重过低,导致投资方不敢冒风险投资长期投资,最多也就是短期尝试一下。
利润表
财务困境上市公司在利润表上表现为,主营收入低、营外收入高、管理费用高、财务费用高、利润低,盈利能力差等。
财务报表利润表主要包含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从利润表的结构来看,主营业务利润主要是反映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是上市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之一,也是公司盈利的关键因素。而营业利润,它不仅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同时还要减去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它能够反映整体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的盈利水平。而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也反映了上市公司的最终的盈利,体现了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其中要特别注意其他业务收入,因为在很多行业是有政府补贴的,还有就是上市公司出售自己的金融资产和固定资产来进行获利避免自己公司的财务报表出现亏损情况,一旦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上市公司很有可能会陷入财务困境,以贬卖资产来达到获利。
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上市公司企业全部收入抵补全部成本费用后的剩余。他是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的重要目标,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就是盈利是对上市公司和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的。
总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平均额*100%,它反应了上市公司全部资产的收益率,而全部的资产是由投资者和债权者提供的资金所形成的,因此总资产收益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它有些时候将会直接决定上市公司会不会陷入财务困境。
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又被成为净值收益率、股东权益收益率或所有者权益收益率。它是企业的净利润与其平均净资产之间的比值。该指标由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另一种是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而净资产收益率越高的话,说明股东投资的资金获取的报酬也就越多,反之则越弱。而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毛利率都是比较低的,并且均小于正常公司。这样的话,投资者在选择的时候可能会去避免遮掩的公司,这样也就间接性导致了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
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是企业对于债务清偿的承受能力和一定的保证能力。它不仅仅是出于维护债权人的资金安全,更重要的是也是让企业保持良好的信用和市场的地位。如果没有一定的偿债能力的话,企业的商业信用和筹资等,都会出现困难的状态,紧接着就是财务困境。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属于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技术指标,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就越强,但是流动比率是一个静态分析指标,而且很容易受人为控制,所以在反应短期偿债的时候会有一些偏差。债权人在短期投资的时候,还是比较看重流动比率。
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一个常用指标,它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它揭示了资产与负债的依存关系。并且资产负债率越低的话,则债权人的资金也就越安全,也就相当于资金安全保障系数。
如果上市公司是陷入了困境的话,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资产负债与其他相对正常的公司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并且处于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在这些指标方面可能是有一些削弱的。毕竟市场严酷,胜者为王。
三、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内外因素
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不仅仅是因为财务报表的原因,而在因为财务报表之前,就会由诸多缘由已经发生了,而这些缘由就是让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一个导火索,而财务困境则是一个绑好导火索的劣质炸药。
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内部因素
经营杠杆
上市公司在经营决策的时候需要对经营成本中的固定成本的利用,可以给公司带来杠杆作用。具体来说,当销售收入或者销量不断的增加是,使其固定成本稳定,可以是公司的利润大幅度上升。而销售收入或销量降低时,固定成本不变,则公司的利润则会大幅度下降,这就是所谓的经营杠杆。所以企业在运用经营杠杆事,一定要充分的考虑清楚,在追求经营杠杆的同时,还要防范由经营杠杆带来的财务风险。
上市公司内部管理混乱、财务管理制度不严、欺诈上市
上市公司在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在资金管理、资金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权责不明、管理混乱,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成本增高、资金安全无法保证等。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时间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慢慢的暴露出来,从而被监管方查处。如澄星股份在2015年12月23日公告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调查历时近20个月。其中查处2011-2014年,澄星股份未按规定披露与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的非经营性往来;2011、2012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2011年末应收票据虚增2.98亿元,其他应收款虚减2.98亿元等。其中最为恐怖的是这事都由财务总监一人完成,董事长竟毫不知情。最后证监会决定,对澄星股份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另外对其中几人采取了证券市场禁入的处罚。还有新泰电气通过财务造假,欺诈上市等违法行为,最终是被证监会以“强制退市”的结果收场。
失去了核心竞争能力与多元化规模过大
孙承业在《企业财务困境的成因及防范》中认为:企业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这句话不难看出,企业首先就需要有一个具备市场竞争的核心产品,然后围绕着这个核心产品进行一个发展,接着就是核心竞争能力的多元化经营。但是毕金玲在《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原因的思考》中说到:如果企业一味地追求扩张,会导致固定制造费用数额急剧上升,应收账款或存货的周转率下降,坏账增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企业无突出主营业务,无企业特色形象,市场占有率下降,这必然导致企业支付能力下降,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其中近期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乐视网”,公司财务经营等全面崩盘,投资者的资金血本无归。而且许多的大股东都在贱卖自己手上的股票。而罪魁祸首的原因就在与失去了核心竞争能力和多元化规模过大,资金无法跟上。
4.上市公司触碰法律底线违背人类道德
部分上市公司在经营的时候往往只看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而这些行为会直接触碰到了法律的底线,违背人类道德。如“长春长生2018年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现长春长生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行为”,此消息一出直接导致长春长生股价跌停,并且在在2018年7月23日,长春新区公安分局对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涉嫌违法犯罪案件迅速立案调查,将主要涉案人员公司董事长高俊芳和4名公司高管带至公安机关依法审查。随后在2018年7月26日,长春长生在A股改名为“ST长生”,而且证监会也对于这件事情修改了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并且在2018年7月30日,长生生物发布公告称,经查询银行账户获悉,公司及全部子公司共34个银行账户被全部冻结,公司计划总投资16亿元的募集资金项目及12亿元的子公司产业园项目均已暂停,而且高俊芳夫妇所持有长生生物1.8亿股股份遭司法冻结。整个公司进入一个瘫痪状态,并且在后面有极大的可能性被强制退市。这一系列问题能不进入财务困境都难,而且就算是在被国家政府人民处理了后,想要恢复元气也是十分的艰难,因为犯了这么大的错误,没有谁会去原谅。所以上市公司在经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去触碰法律底线和违背人类道德,否则不仅仅是财务困境那么简单。
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外部因素
国家政策
在我们国家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国家的股市,目前不属于自然发展的股市,而是靠外部力量发展的市场,通俗易懂的话叫做“政策市”。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的制度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就好比最近的“新能源汽车补贴”,由于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限制,当日是直接造成了股价的异动。还有就是光伏行业,由于国家政策的出台,整个光伏行业是一夜入冬,全面崩盘。多数上市公司老总连夜对于国家出台的政策进行上书。还有资本市场的去杠杆,股东质押必须运用到实体等。所以说国家政策对于企业的财务困境有着严重的影响。当然国家的财政税收,产业计划,证监会监管、企业的会计准则和企业退市制度等都是影响财务困境的重要原因。
宏观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对于上市公司的发展影响是重大的。上市公司在作许多重大决策之前首要考虑的就是宏观经济环境,判断是否宏观经济相符和,如果一旦不符合宏观经济环境,则企业很容易陷入艰难的困境。
国际因素
因为目前我国正在实行改革开放,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这样的话,许多的外资会进入国内的市场,从而导致这个行业的竞争更加的残酷和不确定性。还有就是美国引起的贸易战,这对于靠出口和进口的企业的影响非常大,其中中兴通讯就是一个例子,由于美国对中兴通讯采取出口限制,是直接让这家上市公司进入了一个休克的状态。
4.不可抗力因素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时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洪水等;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等三方面。而在一部分上市公司中,如果预见这些不可抗力的因素,会在短期能导致一定的财务困境。例如亚盛集团是一家主营产品种植和营销的企业,包括啤酒花、土豆、果蔬、种植及灌溉等产业。就2017年财务数据而言,亚盛集团过去4年净利润持续下滑,营业收入也连续3年萎缩下降,去年营业收入已经下降到20.69亿元,净利润也已经下降到了7545.58万元,而因为近期的暴雨导致洪水是直接造成非经常性损益大约3115.17万元,这对于2017年财报造成不良负担,并且在公告中并未提及有保险保障。这样的情况好一点,会对上市公司造成短期的财务困境,而如果严重的话,将导致上市公司长期性的财务困境。
结论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在推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但是由于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导致制度不完善和利益的诱惑,很多人忘记了初心,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局部的问题,而坏了整个大局。为了保持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对于上市公司需要严格把关,把不好的地方和坏掉的地方,该剃掉就剃掉,拖延不是解决的办法。而对于较好的上市公司在陷入财务困境的时候,大家应该给予帮助和理解。而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就是让上市公司在未出现财务困境之前,注意到这些方面的问题,减少一定的风险。
参 考 文 献
孙承业.企业财务困境的成因及防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1).
毕金玲.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原因的思考[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6(19):95-96.
郭晓顺.企业财务危机及其预警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9年,第3期
StephenA·Ross,RandolphW·Wester}eld,JefreyF·Jaf.公司理财[M].吴世农,沈艺峰,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赵国忠. 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