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定义,市盈率与市值的含义
股票收益的来源
3,估值方法的类别
4,价值的来源
5,自由现金流折现法的含义及其运用与思考
6,市盈率与自由现金流折现法的关系
7,市盈率估值法的应用环境
8,市盈率的标准参照
9,不同行业和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的估值差异
10,总结
内 容 摘 要
理解股票、市值、市盈率的涵义。
从债券的角度理解价值的来源。
从企业现金收益与发展阶段及未来发展空间的角度,结合不同行业的盈利模式与发展路径、企业管理层等因素,分析判断企业收益的可靠性与持续性。
综上分析当下与未来合理的市盈率估值所对应的合理市值范围。
当下市值额度与未来某个时段各类公司合理市盈率的市值额度差,即是股票的投资价值范围。
基于市盈率及市值因素的股票投资价值分析
论点:未来合理的市盈率估值所对应的合理市值范围与当前市值的差额,即股票的投资价值。
市值(即价格P,是一个动态)反应的是股票的市场价值,受市场情绪,利率等多种扰动因素影响。而企业的盈利能力(即利润E,也是一个动态因素),才是公司的实际内在价值。市场价格(市值)围绕内在价值波动。投资价值随着市值与内在价值的波动而变大或缩小。
关键是确定企业利润是否为真实获取的现金流,利润水平能否持续或者增长(行业特性与公司竞争力如何)。如果这两者确定,市盈率下降导致市值缩水时,便开始展现投资价值。反之,如果市值走高导致投资收益率小于国债等无风险收益率,则投资价值越小。
论证:
1,股票是什么?
教科书上定义的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代表公司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有价证券。
2,上市公司市值:即某个上市公司的总价。等于每股股价乘以总股本。是动态的。
市值反应的是股票的市场价值,受市场情绪,利率等多种扰动因素影响。而企业的盈利能力,才是公司的内在实际价值。投资市场价值低于内在价值
3,股票投资收益来源:
第一是股份公司经营利润的分配,这毫无疑问。
有了股票和交易以后便有了股票的交易价格,价格的波动带来资本利得,即价差。
4,该怎样估值呢?市场上估值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市盈率(PE):市值除以利润,即投资收益率的倒数。
市净率(PB):市值除以净资产。
市销率(PS):市值除以销售收入。
经营活动现金流折现法(DCF):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及其风险进行预期,然后选择合理的折现率将未来的现金流量折合成现值。
市净率是相对静态的估值,对于保险等持有大量金融资产的行业相对较为实用。市盈率,市销率,DCF都是动态估值法,更适用于大多数企业估值。原因在与价值的来源上。
5,价值的来源:
任何股票、债券或者企业的价值,都取决于将资产剩余年限自由现金流以一个适当的利率加以折现所得到的数值总和。用于企业即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折现。
经营活动自由现金流,指在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取的现金里,除去为了维持生意运转必须进行的资本现金投入,剩余的那部分现金。也就是企业每年的利润中可以分掉而不会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那部分现金。
折现:是一个常见的金融概念,假设确定每年收益为10%,那么一年后的1100万就和今天的1000万等价,两年后的1210万和前两者是等价,依次类推。这个1100/110%和1210/110%2的计算过程就叫折现,10%就是折现率。
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及运用与难点
(1)现金流折现法(Discounted Cash Flow):是将资产在生命期内所产生的现金流进行折现折现。
在理论上,我们可以将企业未来每年的自由现金流按照某折现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补偿)逐笔折现到现在。所有年份的现金流的折现值总和,即是此企业具有的内在价值。
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可分为两段式自由现金流估值和三段式自由现金流估值的分法。
两段式是将估值分为可准确预计的前段和大致估算的后段,前段一般采值三年或五年,逐年估算自由现金流数值。后段则直接采用公式:价值=自由现金流/(折现率-永续增长率)进行计算。最后将前段和后段的折现加总,得到企业内在价值。
三段式是将两段式前段又分成高速增长期和低速增长期两个部分,其他的不变,最后将三段分别折现加总,得到企业内在价值数值。
两段式应用举例:
我们假设快速增长期为10年,其现值公式为:
PV10=FCF1/(1 D) FCF2/(1 D)2(次方) ……FCF10/(1 D)10(次方)
PV10代表十年的现值;FCF1代表年1年自由现金流;D代表贴现率。
10年后的永续现值公式为:
PPV= FCF10 x(1 G)/(D-G)/ (1 D)10(次方)
PPV代表永续的现值。G代表成长率。
这样我们要是能推算出来前10年的自由现金流,再确定一个合适的贴现率,就能得到10年的现值。然后如果能再确定永续成长率和贴现率就得到了永续现值。这两者加总就得到了总现值。
(2)自由现金流折现法的应用:
现金流折现法在国际投资者中是使用很普遍的方法。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方法考虑了企业的自由现金流,能更加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也考虑了资金成本,能更好的对比相对性的投资机会。
但是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应用起来也有不少问题:一是它的计算过于繁复,因而不容易进行较长历史区间的数据的比对。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中间的参数太多,每一个参数发生变化,得到的结果完全大不同。只要调整企业每年自由现金流估算值、折现率或永续增长率三个变量中的一两个或全部,几乎可以得到所想要的任何数据结果。
实际应用中,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可靠程度几乎为零,它更像是一种精确的错误。沃伦·巴菲特说:他虽然喜爱这种估值方法,却并不会经常仔细去计算一个公司的自由现金流估值到底是多少。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其实只是一种思考方法,是一个好的哲学思想。它是一种用来筛选我们能够理解的、能产生大量自由现金的高确定性企业的工具。
我们可以用现金流折现的思路,融合成市盈率估值的方法。
市盈率估值与自由现金流折现法的关系与转化
对于任何一门生意,如果我们能够计算出其未来一百年内的自由现金流,然后以一个合适的利率折现回到现在,那么就可以得到一个代表其内在价值的数字。这就像一个一百年后到期的债券一样,在债券的下面会有很多的息票。
生意也存在着“息票”,唯一的不同是些“息票”并不是像债券那样打印在下面,而需要依靠投资者深入研究后去估算未来的生意会附带一个什么样的“息票”。
对于高科技类或具有类似属性的生意,到底会附带一个什么样的“息票”,我们基本没有概念。对于我们了解得比较深入的生意,我们试图将其息票“打印”出来。如果想要计算其内在价值,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自由现金流。 ---沃伦.巴菲特
企业的票息即是每年所产生的利润。由此,自由现金流折现法估值在投资实际运用上大致可以简化为:三年后以15-30倍市盈率卖出能够获利100%的位置可买入,高杠杆企业卖出估值打折。
转化为市盈率估值法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企业利润是否真实?能否持续?维持当前盈利是否需要大量资本投入?
具体运用逻辑为:
自由现金流估算:
确定该企业利润为真且可以持续,持续不再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用报表净利润近似代替自由现金流,即假设公司每年计提的折旧和摊销费用足以支持企业维持当前盈利水平。
15-30倍市盈率卖出,高杠杆企业卖出估值打折。
逻辑是保守地企业视为等同于债券的资产。由于目前无风险收益率大致在4%~5%区间,对应市盈率20~25倍。
对于一些高杠杆行业,确定性稍差,或净利润并非全部是自由现金流的企业,如化工品,农化类企业相应打折到15倍。这也符合国际市场估值范围,如巴斯夫等企业市盈率通常在15倍左右(大宗化工类行业10倍,银行业10倍附近)。
对于自由现金流预期长期高于报表净利润企业(先款后货),合理市盈率估值可以上调为30倍。
也可以理解为市盈率不变,自由现金流数额降低或提高。
选择3年做一个时段是因为在实际行业发展中3年是大致一个发展周期,太长不好判断,看太短了也没有意义。这个时间段也可以一根据不同行业或企业周期酌情调整。
卖出能够获利100%的位置:是考虑到估算错误的可能——投资者总是有可能犯错的,预留足够的安全边际。因此将估值折现加总后再打50%左右折扣,选为买入价格。3年年化预期收益26%左右。
从实际市场表现来看,巴菲特在1987年致股东信里引用的《财富》杂志的研究成果:
1977-1986年间,每1000家企业中只有25家可以通过两项有关企业是否杰出的测试:a.10年内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0%;b.没有任何一年低于15%.
这些生意上的超级明星同时也是股票市场的明星。在这10年中,这25家公司中有24家公司的股价表现超越了标准普尔500指数。
更高的盈利能力,必将被逐利的资本推高价格,这与你我是否想赚股价差完全无关。
市值受市场供求关系等复杂的多重影响,不好预测,市场每天都有给投资提供一个价格,我们投资能做的,要做的是研究估算清楚企业未来的票息(真实可持续的利润),确定票息之后,当市值(价格)变化使得股票合理回报率时逐步买入。那么如何研究估算清楚企业未来的票息呢?
从企业现金收益与发展阶段及未来发展空间的角度,结合不同行业的盈利模式与发展路径、企业管理层等因素,分析判断企业收益的可靠性与持续性。
分析的目的其实就是搞清楚三个事:利润真不真,生意好不好,价格值不值。分析的手段无非是从业务展开和从财务展开。这里业务是关键逻辑,财务是佐证逻辑。业务清晰财务有疑问,可以慢慢继续去证实或者证伪。财务漂亮但是业务迷惑不解,往往是更危险的,需要尽快搞清且坚决不能留下重要的死角。
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行业相继进入萌芽、快速成长、成熟、衰退等阶段。不同的行业经营模式也不同,即对资金需求,现金流状况不同。行业属性天生是有区别的。
(1)在行业萌芽的阶段,主要考虑的是行业能否做大,空间多大。确定之后的一开始很多生意可能并不能带来利润,或者并不能带来收入,需要观察或者思考流量或者收入对于利润的转换,此时通常没办法用市盈率估值。
市盈率估值通常使用在成长期与成熟期,这个阶段企业能带来长期的利润回报,票息处于不断增长或稳定阶段。
在行业属性上,参照债券属性,轻资产的,消耗现金少的行业,是最优选择。比如消费类企业。
从上下游来看,能占用上下游资金的企业,现金流更是优于利润。
再到具体企业时,需要先弄清楚行业的发展逻辑,发展方向。办法之一是可以参照国际上不同行业的发展路径与思路,与各个公司的发展思路规划,执行做对标判断。
同一行业企业属性相同,所处周期等都一样。最为关键的是背后的人,都是人在经营,都是人的竞争,更是制度的竞争。有的是从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开始逐渐拉大差距,这其中有投资机会。有的是困境之后的管理层变动,随之而来的改变带来的投资机会。
经过长期的研究分析,持续的过程跟踪,修正与确认研究范围内企业的票息变化,再结合市场波动带来的市值变化,找到那个有价值的投资价格所对应的市值。
这个投资价值也许是票息(企业可持续的利润)不变,受市场情绪低迷市值减少而带来的,也可能是未来票息增长而市值还未反应带来的,还有可能是市值既受市场环境压制,票息不断增长的戴维斯双击。
现在,2018年11月,中国A股市场正具备上述情况所带来的投资价值。
9.当下与未来合理的市盈率估值所对应的合理市值范围。
2018年11月,中国A股市场传媒类上市公司股票市盈率估值普遍偏低,其中分众传媒13倍PE,中文传媒10倍PE,凤凰传媒13倍左右,这类行业轻资产负债低且现金流好。买入等待估值的均值回归既有50%以上收益。
另一类有增长的企业,比如玻纤龙头中国巨石,玻纤行业需求每年6%左右,且大都为龙头企业扩产,利润与研发良性循环,预计未来年均15-20%利润增速。目前13倍PE。参考国际类似行业15倍PE的均值回归以及未来业绩增速,未来3年以合理市盈率卖出有近100%收益.年化26%左右。
10,总之,市场上交易价格的变化只是浅层表象,更关键的是什么资产能够不断创造价值---这个价值最高层次的是自由现金流增长,其次是净利润增长,再其次是个人持有的总权益值增长。
市盈率简化估值法虽然没有到使用自由现金流折现法的具体计算公式,但与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具备以下相同的特点:
都需要考虑企业利润的三大前提(是否真实?能否持续?维持当前盈利是否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在确定目标企业符合三大前提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我们必须要承认大部分企业我们是无法估值的,无论对其计算出个什么数字,都是瞎蒙;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种估值法与其说是“估值公式”,到不如说是一种选股原则,是将大部分企业拒绝在投资之外之外的工具;
都使用了约8%-10%的期望回报(折现率)和约4%-5%的永续增长率假设。对于永续增长率难以确定超过无风险收益率的企业实施排除。
都坚持长期的思考方式,忽略掉受到各种短期因素影响的股价波动,以至少三年的时间长度和资金占用时间去看待企业内在价值(票息)的变化;
做不可知论者,都认定自己会有估算错误,留出安全边际留下容错空间。
那么估算出来以后,是不是就等待三年或更短时间内收益达到100%然后卖出呢,
不是的,投资者应该用长期乃至永恒的视角看待投资。
买入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动态跟踪企业经营环境,继续按照简化估值法对持有企业估值,然后与市场潜在的各种投资品种,不仅包括已持有的企业和新涉及企业,也包括指数基金及债券、货币基金、理财产品等类现金资产进行收益率的比较。
如果各品种收益率没有明显差别,则持有不动;反之,则调换。若调换品种如果恰好是债券、货基、理财等类现金资产,看上去就像是日常我们所说的减仓卖出。
任何投资都只有一个结局——被其他更高收益率的投资对象替代。而替代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价格上涨导致的收益率下降后被替换,另一种是有证据证明之前的估算有错误而导致被替换。这么一直持续,直到永远。
2002年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有提问者直接问巴菲特平时使用什么估值指标,巴菲特的回答是:
生意的合理估值水平与标准普尔500指数相比的优劣,取决于---生意的净资产回报率和增量资本回报率。
我不会只盯着类似像PE这样的估值指标看,我不认为PE、PB、PS这些指标能告诉你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人们都想要一个计算公式,但这并不容易。
想要对某门生意进行估值,你需要知道它从现在开始直到永远的自由现金流量,然后把它们以一个合理的折扣率折现回来。
金钱都是一样的(All cash is equal),你需要评估的是这门生意的经济特质。
意思就是“金钱都是一样的,仅仅需要比较它们”。只是一个比较,比较不同资产之间的盈利能力。市值是资产盈利能力的资本化,是资产盈利能力的市场交易价格。
芒格在回答“您是怎么估值的”时回答:
估值没有一种固定的方法。有些东西,我们知道我们的能力不行搞不懂,所以我们不碰。有些东西是我们很熟悉的,我们愿意投资。
我们没有一套固定的规则,也没什么精确的公式。现在我们做的一些投资,我们只是知道,与其他机会比起来,这些机会稍微好那么一些。
价值投资的本质是寻找由于市场先生的压抑与癫狂而产生的市价与内在价值之间的差异。
市值是资产盈利能力的资本化,且只是资产盈利能力的市场交易价格,市场长期是称重器,参与者的恐惧和贪婪会影响短期投票,但不会影响长期称重,资本的逐利天性必将推动股价反应资产盈利能力的差异。
最后,以巴菲特合伙人,喜马拉雅资本创始人--李录先生的话做结尾:
市场的存在只是为你服务的,让你去购买所有权。市场从来都不能告诉你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它告诉你的只是价格。
你不能把市场当作你的一个老师,只能把市场当作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如果没有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这个市场一定在某一个时刻把你打倒。
价值投资不仅在中国可以被应用,甚至会中国目前不成熟的市场阶段使的价值投资人在中国具备更多的优势。
参 考 文 献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彼得.林奇
《证券分析》本杰明.格雷厄姆
《聪明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罗杰.洛温斯坦
《滚雪球》爱丽丝.施罗德
《股市长线法宝》杰里米.西格尔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
《股市进阶之道》李杰
《学会估值,轻松投资》达摩.达兰
《安全边际》塞斯.卡拉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