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融资渠道是企业创立和发展的资金来源,也是一个企业保持生命力和创新的源泉。由于融资的方式和手段严重影响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所以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有时是直接相关的。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有内部和外部两种渠道。
1. 内部融资
内部融资是指中小企业通过自身经营活动获取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过程,是企业利用各种形式加强自身积累、筹集内部资金的做法。它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留存的收益、折旧、新产品开发基金等。因此,内部性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净资产规模等因素。内部融资对企业资本的形成具有以下特点:自主性;有限性;低成本性;低风险性。
与大型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对内部融资的依赖度比较大。特别是在企业创建初期,几乎完全依靠自有资金,90%以上的资金由业主及其家庭成员提供。在企业存活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以获得各种外部资金,但是内源融资仍占有较大比例。自有资金具有低成本、低风险等优势,所以对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内源融资依然是解决其生存和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
2. 外部融资
外部融资是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使之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它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高效性、有偿性和流动性的特点。
当内部资金不足以支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时,成本相对较低、进入程序较为容易的间接融资,尤其是金融机构的信贷债务融资成为中小企业的首选。据数据统计,近年来,银行信贷始终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见表2.
表2.中小企业主要的外部融资途径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银行贷款 97.6% 97.1% 96% 95.2% 94%
民间融资 1.9% 2.2% 3.2% 4% 5%
其他 0.5% 0.7% 0.8% 0.8% 1%
注:数据来源于HCR(慧聪研究)
事实上,外部融资还包括票据融资、租赁融资和典当融资等。由于我国的票据市场起步较晚,商业信用环境不佳,发展不规范,中小企业票据融资比例较小。而银行贷款由于其操作方便,成为大多数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采用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但由于行业限制、企业管理者金融知识缺乏等因素,新兴的信贷方式尚未普及,银行贷款仍以传统的担保和抵押贷款为主。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表现
(一)融资渠道单一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多集中在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发行股票债券,这三项在企业资金结构中总共占到了70%以上,而且历年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也都局限在上表中几个方面,没有对其它融资方式的运用,融资渠道不广泛。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主要表现为银行贷款比例明显下降时,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融资这一主要渠道受阻,内源融资比例就会上升。中小企业银行借贷依然为抵押借款和担保借款,融资渠道的单一性体现出了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不合理。
(二)融资成本高
中小企业为了满足企业的融资需要,贷款抵押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但是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时抵押手续繁杂,所要抵押的财产需办理财产价值评估,需缴纳抵押资产评估费,且借款金额一般为评估价值的60%—80%,还需办理抵押财产保险,花费一定的保险费,是一种成本较高的担保形式。同时,有的资产因产权残缺而难以抵押,获取贷款难上加难,中小企业不得不走非正规融资渠道,面临更高的融资成本。当然,中小企业也有选择担保机构对其贷款行为进行担保,但相关担保费用高,第三方担保机构的费用也高达企业贷款的3%—5%,这种方式对中小企业资产规模、经营效益和信用水平有较高要求,而且审批手续严格,需层层上报总行审批,所需时间较长,这对资金需求多为短期且需求频繁的中小企业来说时间耗费太长,中小企业难以接受。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是利息成本。中小企业申请一年期贷款的各种费用合计往往达融资金额的13%—15%,利息成本就成了一笔不小的支出,对中小企业融资造成很大压力。
(三)融资缺口大
1.内部融资减少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小企业面临着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小企业面对实体经济和消费能力严重下滑,国内国外市场萎缩,导致中小企业营业成本上升,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自己前期的利润和内部流动性来有效满足当前的资金需求,资金周转明显放缓,极大地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银行贷款更加困难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趋紧使得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更加困难。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集中于银行短期信贷,而大银行大多倾向于贷款给资金需求量大的大型企业,且银行认为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使收益与成本不成正比,而国内小银行又相对太少,即使银行贷款暂时满足了中小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也会同时增大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和后续发展能力,不利于长期项目的有效开展。
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对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问题的探讨——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探讨(三)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