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防范
【摘要】:
本文把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进行系统分类,重点分析了我国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一级市场不发达的风险、中介服务机构操作风险、有关法律及不健全的风险以及违约风险和提前偿付风险。通过对以上风险的分析,本文提出了风险的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所谓风险的内部控制是指证券化的参与人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控制、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风险外部控制是指通过制定证券化专门的法规,设置合适的证券化配套机构,建立一个完整的金融监管体系,从外部环境来控制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通过以上风险的防范措施,确保证券化中各利益体所承担的风险与所享受的收益相匹配。
【关键词】: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 违约风险 风险防范
【正文】:
一、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定义、背景与意义
(一)定义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金融机构 (主要是商业银行)将流动性较差但有稳定收益、又能产生有预见性现金流的资产,通过将相似资产打包重组成抵押贷款群组而转化为可以在市场上自由流通的有价证券的过程。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不仅可以扩大住房抵押贷款的一级市场, 又可以使二级市场变得活跃,从而提高整个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效率。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可以加速资金流动性,分散和规避银行的风险。
(二)研究背景
1.国际背景
2007年底,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的金融业和整个实体经济的衰退,具体表现为:大量的公司,诸如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公司纷纷破产,全球股市动荡不安,很多基金也不得不被迫关闭,经济开始萧条和不景气,信贷市场也随之不活跃,商业银行、房地产行业、住房抵押担保公司、保险公司首当其冲,遭受到了巨大损失。从其传导机制来看,放贷机构为给购房者提供抵押贷款采取的融资方法是向投资银行出售资产抵押债券,而投资银行为获得资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向对冲基金和保险公司出售债务抵押债券,所以当房贷机构出现亏损会直接影响投资银行进而影响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使得股市房市震荡。由此可见,次级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等新的金融产品使得这场次贷危机蔓延到金融业的每一个角落。
2.国内背景
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金融体制的全面改革以及住房商品化、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等国家政策措施的推进,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也逐渐覆盖到了日常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因其能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资金的充足率,降低信贷风险,客户群体庞大,发展潜力巨大等诸多优势,各大商业银行争相大力开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随着近二十年的发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项业务在给大众提供方便、降低了借款人的成本、给商业银行提高利润的同时,其蕴含的风险也开始逐步显现并引起了国家和大众的重视。现阶段我国个人对房屋的需求和购买意愿依旧很强,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证券化的发展前景和空间依旧很大,同时,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也是拓宽融资渠道,分散银行风险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