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对于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内部审计更需要加强重视,时时检查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运行正常,时时监督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有所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防范企业的风险。四川长虹在决定到海外拓展市场时,如果公司内部有一套成熟的信用管理体系,或许就不会选择APEX公司,也不会由于缺乏监督而陷入企业应收账款的巨额黑洞中。因此,建立完善的企业内控制度,是企业决策成败的必要保证。
五、四川长虹案例给我们的启发
1.企业应选择正确的竞争战略
企业竞争要把握未来环境的变化,并从这种把握中选择正确的竞争战略。因此,首先是应有较为开阔的战略视野,即从时间上看,不能只顾眼前而不计长远;从范围上看,不能囿于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领域,而应把可能的威胁(如替代技术或替代产品的出现)和可能更为有利可图的新领域的开拓,纳入到战略决策之中。其次,进行竞争战略的选择应考虑实施战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约束条件,任何条件都不可能是不付出代价就能索取和支配的,企业应从市场、资源和组织的可获性这三个方面,来比较和权衡竞争战略的可行性。最后,尽管任何企业的竞争战略都会因所属行业的特点、其在市场中的地位、企业自身的活动能量和领导集团的素质不同而表现出相对独立的特色,但从实践上看,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也存在着一般适用的原则,即应正确地处理好增长与发展的关系,集中资源寻求在特定经营领域、技术环节和市场层面中的突破,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把握适度的目标。
2.企业应加强内控来完善管理机制
(1)加强对职业经理人的制度约束
企业在缺乏制度约束的条件下,会导致职业经理人对控制权的滥用。经理人要比出资人更具有冒险精神,如果这种冒险意识被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则由经理人控制的企业可能会超越出资人狭隘的眼光,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但如果这种冒险意识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则经理人就有可能拿所有者的财产去做无谓的冒险,甚至用过度冒险的投资或经营行为去实现个人的目标,如制造个人的市场轰动效应等。
(2)建立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
企业在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条件下,可能会导致经理人通过滥用控制权去实现个人目标,从而损害企业长期发展。如果没有必要的股权和报酬激励,随着企业越来越壮大,经理人就可能对未来缺乏信心。因为经理人一旦失去控制权,他的所有投入就可能付之东流。特别是到了快退休时,这种担心尤为明显。于是他们就可能凭借绝对的控制权,甚至不惜牺牲企业的利益,去为自己谋利益,如无节制的在职消费、转移公司利润、瓜分国有资产等。
(3)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管理
在四川长虹的案例中,企业内部出现“人治重于法治”的现象,使经理人的骄狂行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遏止,给企业带来了风险。因此,需要加强公司内部的管理和监督,除了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完善公司的财务制度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公司自身的特点建立公司内部的管理监督体制。要搞好企业内部监督,必须不断的建立完善监督体系,增强各监督主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内部监督合力,这样才能使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真正得到有效执行和逐步全面完善,规避企业的风险。
【引文注释】
[1]王力.管理就是决策:第一次就把决策做对.[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5月
[2]许小珩.论公司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J].经济研究导刊,2013(19)
[3]吴端.论党组织在国有企业决策中应发挥的作用.[J].企业文化旬刊.2015
[4]田秀政.中小企业决策模式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4)
[5]李颖.浅谈财务分析如何助力企业决策[J].经济视野.2015
【参考文献】
[1]李华刚.中国企业科学管理模式.[M].时事出版社;第1版(2010年1月1日):21-28
[2]孙科炎,李国旗.决策心理学.[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年1月:25-33
[3]陈春花.经营的本质.[M].机械工业出版.2013年1月:13-16
[4]王力.管理就是决策:第一次就把决策做对.[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5月:21-27
[5]项保华.活着:企业战略决策精髓.[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6年1月1日:11-14
[6]张兴建.企业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6):45-47
[7]许小珩.论公司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J].经济研究导刊,2013(19):73-81
[8]张家玲.企业决策的致错环境分析及管理预警.[J].北方经贸.2014(6):101-112
[9]叶蓓,金晶,陈君.企业决策过程与董事会权力虚置关系研究.[J].领导科学.2014(5):46-48
[10]谢珺.CEO个人特征与企业决策行为.[J].北大商业评论.2015(9):28-31
[11]郭耀平,贺富永,李乾贵.国有企业决策文化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5(5):16-28
[12]李思思.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企业决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1):281-289
对企业决策工作的探讨(六)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