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设计线路
1.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自然科学这门功课的作业心态,得出学生对目前作业量、作业完成时间、作业完成度、作业难度、作业反馈等的接受情况,分析当前作业有效性较差的原因,探索出学生的作业心理,寻求适合学生特点的作业方式、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评价方式。
2.以所了解的学生的作业现状与心态为基础,以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为指导,探索研究性、实践性作业的布置与效果,改革作业的评价方式,提高作业本身的现实性与趣味性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心理与个性差异分层布置作业的可操作性以及提高学生作业主体性的一些具体措施。
(三)研究方法
1.实验法(主要研究方法)
2.文献资料法
3.教育经验总结法
4.观察法:通过问卷与访谈发现问题→ 原因分析 → 实施策略→研究成果
三、操作措施
(一)前期调查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谈话等研究方式,了解我校学生对现在科学作业状况和学生做科学作业的心态:我们分别对我校初一、初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两个年级各发放200份。初一收回196份,其中有效问卷195份,收回率97.5%;初二收回195份,其中有效问卷193份,收回率96.5%。
作业量
选项
班级 A、适当 B、偏多 C、偏少 D有时多有时少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初一 113 57.9 52 26.7 16 8.2 14 7.2
初二 101 52.3 70 36.3 7 3.6 15 7.8
合计 214 55.2 122 31.4 23 5.9 29 7.5
以上统计表明:科学学科作业量能为大多数学生接受,随着学生进入初二阶段,科学作业相应的有所增加, D选项的人数比较少反映出科学教师布置作业的随意性还是比较小的。
每天完成科学作业的一般时间:
选项
班级 A、60分钟及以上 B、30-59分钟 C、30分钟以下 D、最好不做 农村初中科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