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课题、小小创作是自然课堂小课题探究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促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探究小课题的有效途径,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进行创造发明的桥梁和纽带。在平时小课题探究教学中,教师可多向学生介绍有关小小课题、小小制作的原理、方法,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制作并进行操作、观察、记录、分析,教师定期进行反馈、检查,每学期还可对优秀成果进行评比、展览。
学生通过小小课题、小小制作、小小设计,既动手又动脑,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开发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了学生的小课题探究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小课题探究教学的结果
我们进行二年的施教与平衡班对比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答卷整理分析,我们发现实施小课题探究教学的班级在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兴趣、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都要优于平衡班,而且学生的科学成绩也要优于平衡班;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也有较大的提高。因此,笔者感到进行小课题的探究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态度和探究方法,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动手、动脑,大胆想象,科学推理,不但很好的获取了基础知识,而且更好的掌握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附参考文献
马清杨等主编 《科学技术论原理》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英] J·D贝尔纳著,陈伟芳译《科学的社会功能》 商务印书馆
刘志新主编 梁慧妹 郑长龙著《化学实验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刘志新主编 吴俊明 王祖浩著《化学学习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李秉德 《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梁玲“谈物理教育与创造型学生的养成” 《物理教师》 99.1
7.张定璋:教学研究与实验求索[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8.《生物学通报》2003.10 XX师范大学主办
附件1:
探究废电池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废电池对幼苗生长的危害
2.学会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活动与步骤:
背景资料:
我国是世界上电池消费大国,每年用掉的电池数以亿计。然而,我国目前废电池的回收率却很低,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大量废电池随着垃圾扔掉了,有些甚至随地乱丢。电池里的汞、银、镉等重金属在电池销蚀的过程中会随着雨水渗漏到土壤里,污染土壤,并随着土壤中水分的移动,进一步污染河流、湖泊和海洋,甚至进入多种生物和人体。你也许会想“废电池内的污染物真的会对生物产生危害吗?如果产生的话,危害会有哪些表现呢?”
1.提出问题:
学生根据上述资料,分小组讨论提出有探究意义的问题 。如“废电池对人体的危害?”,“废电池对生物有哪些危害?”等等。
例你提出的问题是:废电池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2.猜想和预测:
废电池中的污染物会阻碍幼苗的生长发育。
3.方案设计:
用生长一致的玉米幼苗分二组放在培养槽中,二组均放等量的水和适量的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再在其中一组中加入废电池的浸出液,放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中,观测每天的变化并记录。
4.实验探究:
(1)准备废电池浸出液:注意不让废电池内容物接触皮肤
思考:怎样获得废电池的浸出液?是否需要稀释?
建议: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毫升的清水中2-3天备用
(2)实验材料:想一想,选取实验材料时应注意些什么?为什么?
选取预先培养好的玉米幼苗,注意株高、叶大小、颜色、根系等基本保持一致,浸于清水中5分钟左右,备用。
(3)进行实验探究:思考,你认为是否需要设计对照组?只做一组实验,实验结果可靠吗?你如何设计?
提示:可按下图装置,在甲、乙、丙……中均放入等量的水,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在乙、丙……等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电池浸出液。
(4)观察记录:每天进行,持续一周左右。
组别 电池浸出液 根系变化 叶子变化 颜色变化
甲 无
乙 较稀
丙 稍浓
丁 较浓
(5)实验结果与处理:从你所记录的实验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电池浸出液对植物尤其是幼苗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此外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5.讨论与交流:
(1)将本次实验过程和结果写成报告,并进一步通过调查和查找资料,写一篇有关废电池对生物生长的影响的小范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废电池有可利用的价值吗?如何回收?怎样使人们较自觉地把废电池回收?
案例评析:该案例从日常生活中废弃物—电池对环境的危害说起,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废电池的内容物对植物幼苗的生长影响的实验探究,学生学习并应用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此外,该案例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了学生的环保热情。进一步认识了电池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