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小课题探究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了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课题探究教学,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特殊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具体探讨如何针对学科自身特点,结合新课标理念,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课题探究,不但加强自然基础知识的教学,更重视对学生进行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训练,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文章对小课题探究教学模式作了较为具体阐释,并对小课题探究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和一定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小课题探究 模式和策略
问题提出
初中科学是一门初步认识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以人和自然的关系为中心,以物质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为基本内容,并注意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渗透,密切联系实际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因此,科学的课堂教学特点是以小课题探究为基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方法,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进行科学方法的启蒙,形成科学的观点、态度和方法。在大力倡导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今天,以课改为契机,针对科学的学科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在科学的教学中实施小课题探究教学十分必要,不但加强自然基础知识的教学,更重视对学生进行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的训练,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应有的发挥,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服从教,教服从考”这种状态,高分低能的后果。
理论依据
1.科学的含义
现代科学的观点认为:“科学是认识的一种形态……是指人们在漫长的人类社会生活活动中所获得和积累起来的,现在还在继续积累的认识成果——知识的总体和持续不断的认识活动本身。”
现代科学的含义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科学教学“不仅要提供已经从自然界获得的系统知识的基础,而且还要有效地传授过去和将来用来探索及检验这种知识的方法。如果学生不了解知识是怎样获得的,不能够以某种方式亲自参加科学发现过程,就绝对无法使他充分了解现有科学知识全貌。现在的科学教学正是在后一方面失败最为明显。”所以,科学的教学,不仅要加强科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的训练。
2.科学知识的再生产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科学研究过程是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科学教学过程是科学知识的再生产过程;科学知识的再生产过程应当以必然的形式重演科学知识生产过程,重演不是重复,它是根据教育的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和组织的,它对实际科学活动过程进行加工改造,使之成为典型化、简约化的活动过程。
科学研究过程是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运用科学方法而展开的探究过程,这一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问
学生所认识的科学知识,虽然对人类而言是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因此,学生要想获得知识,也必须以小课题为基础,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运用科学方法来进行探究。
3.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的理论
学生是小课题探究教学的主体,小课题探究教学只有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动手、动脑、动口,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小课题探究活动,虽然也要以实验为基础,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运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