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目的性。筹划最终目的是带来税务筹划收益,税务筹划需要付出成本,企业在付出成本后,会带来相应的收益,成本与收益比较的结果决定着筹划方案是否可行。
(三)多样性。税务筹划存在多种多样的形式。由于世界各国税法不同,会计制度千差万别,因此税务筹划的形式也各有不同。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税收政策在地区间和行业间的差别越大,可供纳税者选择的余地就越大,税务筹划形式就越多。
(四)普遍性。从世界各国的税收实践看,一国税收制度无论如何制定、如何改进,也不能保证它没有差别,况且做为征税主体的政府为鼓励纳税者按政府的意图行事,总要牺牲一定的税收利益为代价,对纳税者施以一定的税收优惠来引导和规范纳税者的经济行为,这就给纳税人提供了进行税务筹划、寻找低税负、降低税收成本的机会。
五、税务筹划的程序
税务筹划的基本程序是:
(一)分析纳税人的基本情况和需求
税务筹划首先要分析纳税人的的基本情况和要求,纳税人有企业与个人之分,情况千差万别,需求也各不相同。
1、分析纳税人的基本情况
就企业税务筹划而言,筹划人需要了解的情况主要有:
(1)企业组织形式。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其税务待遇不同。了解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税务筹划方案。
(2)财务状况。税务筹划是要合法节税,只有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企业节税方案。
(3)投资意向。投资可享受不少税收优惠,不同规模的投资额有时又会有不同的税收优惠;投资额与企业规模(包括注册资本、销售收入、利润等)往往有很大的关系,不同规模企业的税收待遇和优惠政策有时也是不同的。
(4)对风险的偏好。不同的企业对节税风险的偏好各不相同,开拓型企业偏好风险和回报高的方案,稳健型企业往往偏好风险小回报较低的方案。了解纳税人对风险的态度,可以制定更符合企业要求的税务筹划方案。
对个人纳税人而言,除了要了解个人的财务情况、投资意向和风险偏好以外,了解其年龄、职业、收入的构成、国籍、家庭成员和纳税历史情况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分析纳税人的需求
纳税人对纳税筹划的共同要求肯定是尽可能多地节税,但不同的纳税人可能侧重点不同:
(1)要求增加短期所得还是长期资本增值。纳税人对财务利益的要求大致有三种:一是要求最大程度地节约每年的税务成本,增加每年的纳税人可支配的税后利润;二是要求若干年后因为采用了较优的纳税方案,而达到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值;三是既要求增加短期税后利润,又要求长期资本增值。针对不同的财务要求,制定的税务筹划方案也应有所不同。
(2)投资要求。有些纳税人只有一个投资意向和取得更大财务收益的要求,此时筹划者可以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筹划,提出各种投资建议。但有时纳税人对投资已有一定的意向,包括投资项目、投资地点、投资期限等,这时筹划者就必须了解纳税人的要求,根据要求提出投资建议。
(二)钻研财税法规,归纳相关规定
要进行税务筹划,必须精通税法及相关法律,全面掌握税法的各项规定,尤其是各项税收优惠、税收鼓励政策,往往都是散见于各项目文件之中,有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颁发的,有的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有的是国家税务总局发文,还有的可能是省(市)发文,这些都要收集齐全、进行梳理和归类。
(三)确立节税目标,设计备选方案
方案的设计是整个税务筹划的核心,方案设计因人而异,但不外乎是由以下几部份构成:
1、涉税问题的认定。主要是判断所发生的理财活动或涉税项目属什么性质?涉及哪些税种?会产生什么样的税收法律关系?
2、涉税问题的分析、判断。涉税项目可能向什么方向发展?会引发什么后果?能否进行税务筹划?筹划的空间到底有多大?需要解决哪些关键问题?
3、设计可行的备选方案。针对涉税问题,根据有关税法规定和纳税人预计经营情况(中、长期预算等),尽可能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设计若干个可供选择的税务筹划方案,并对涉及的经营活动、财务运作及会计处理拟订配套方案。
4、备选方案的评估与选优。分析每一备选方案,所有备选方案的比较都要在成本最低化和利润最大化的分析框架里进行,并以此标准确立能够产生最大税后净回报的方案。另外,还要考虑企业风险、税收风险、政治风险等因素。
(四)处理筹划涉税纠纷
在税务筹划实践活动中,由于筹划者只能根据法律条文和法律实践设计筹划方案并做出判别,而税务机关与筹划者对于税法条款的理解可能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可能会对一项税务筹划方案形成不同的认识,甚至持截然相反的观点,在税务筹划方案的认定和实施方面可能会导致涉税纠纷。
在税务筹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中,筹划企业应该尽量与税务机关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实现税务协调;如果出现税务纠纷,筹划企业应该进一步评估筹划方案的合法性,合理合法的方案要据理力争,不合法的筹划方案要坚决舍弃。
我们可以从税务机关组织和管理税收活动以及司法机关受理和审判税务案件中,具体了解行政和司法在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对合法性的界定。
(五)跟踪与总结筹划方案
方案实施后,要不断对实施情况和结果进行跟踪,定期地通过一定的信息反馈渠道来了解方案执行的情况。反馈渠道可以是到纳税人企业实地查阅财务会计报告,也可以是一个时段内,比如半年或一年,在一起沟通情况。当反馈的信息表明纳税人没有按筹划方案执行税务计划时,筹划人应给予提示,指出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当反馈的信息表明筹划方案有误时,筹划人应及时修订其设计的方案;当纳税人经营中出现新的变化时,筹划人应介入,判断是否应改变原计划。在整个筹划方案实施完毕后,应进行绩效评价,考核其经济效益和最终效果。积累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 税务筹划—企业财务管理新理念(三)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