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会计电算化在提高单位工作效率,节省单位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加强了信息流通,大大缩短了成本核算的时间,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并促进了会计人员的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提高,因此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十分重大的帮助。本文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及目标为依据,顺应当今网络时代的发展潮流,针对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就如何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和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虹宇公司 中小企业
一、引言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的商品化稳步发展阶段,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以及ERP(企业资源计划)的发展阶段。在这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及管理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软件的开发已经走向专业化的轨道。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等一些先进的、现代化的事物的不断出现,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这些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如何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面对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实发展状况的分析,探索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以及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未来,最终推动现代会计更深层次的改革。
二、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及特点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合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几门学科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在会计实务中应用电子计算机,以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在经济信息管理诸领域中处于领先和核心地位,它是一个组织处理会计业务,并为人们提供会计信息的实体,它通过收集、加工、存储、传送和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因而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推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特点
1.起步较晚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已20多年,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发展近段,即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缓慢的自发发展阶段”和80年代末至今的“有组织的稳步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30多个,通过升级评审的会计软件也有200多个,据财政部调查统计,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约占被调查单位的20%左右,但地区,部门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地区和部门已达50%以上,可有些才刚刚开始电算化工作。在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单位开发和应用的是部分会计核算子系统,其中尤以工资、账务、报表子系统为主,单机应用为主,只有很少的单位全部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电算化并彻底甩掉手工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