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研究的特点,在于它是以其特有的一系列指标,如人口数、工业产值、农业产值、劳动生产率、商品销售额、国民收入等,反映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及其规律性。上述指标均可称为综合指标(绝对数)。由于社会现象的现状和发展过程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必须要用各种各样的综合指标,才能进行具体分析,如相对指标(相对数)和平均指标(平均数)。
一、理论依据
总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统计指标。它的作用在于认识社会经济现象和实行社会经济管理,同时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总量指标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揭示事物的相对水平、结构性质、发展程度和比例关系。相对指标的种类有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数。
相对指标可以反映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程度,说明总体现象的质量,经济效益和经济实力情况,利用相对指标可使原来不能直接对比的数量关系变为可比,有利于对所研究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
平均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统计平均数主要用来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单位发展的一般水平,说明水平、质量和效益的差距;用作同一单位不同时期的比较,放映一般水平的发展趋势或规律;作为推断事物的一种数量标准或参考。
二、案例分析
现有甲、乙两国钢产量和人口资料如下:
甲国 乙国
2002年 2003年 2002年 2003年
钢产量(万吨)
年平均人口数(万人) 3000
6000 3300
6000 5000
7143 5250
7192
试通过计算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来简单分析甲、乙两国钢产量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