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1.2) 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
业。
1.3) 建筑业。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
型企业。
1.4) 批发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
业。
1.5)零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
业。
1.6)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1.7)仓储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
业。
1.8)邮政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
业。
1.9)住宿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
业。
1.10)餐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
业。
1.11)信息传输业。从业人员2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
小微型企业。
1.1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
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1.13)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收入20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0000万元以下
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1.14)物业管理。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
型企业。
1.1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20000万元以下的
为中小微型企业。
1.16)其他未列明行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
人员100人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
我国的中小企业是在我国工业初始阶段和经济接轨的过程中接轨的,因而带有这个条件下的明显特征。
1.中小企业产业规模小,技术装备率低
我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还不能像发达国家一样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小型企业“巨人化”。 由于技术装备率低,产出规模较小,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方式生产,尤其是小型微型企业,它们依赖于价格、低技术、低收益、低附加值的传统发展路径,直接制约了其投入产出效益水平的提高。产业层次普遍不高导致转型升级意愿不高、难度较大。 此类行业的显著特点是技术要求低,竞争充分,市场趋于饱和,利润微薄,从行业本身发展前景分析,相关企业不具备迅速扩张的条件。 部分企业由于经营压力,转型升级的愿望较强,但在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方面积累不足,相当数量的小型微型企业转型升级较为困难,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后劲和活力不足。
2.中小企业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企业
我国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明显,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中小企业一方面敢于创新,各类新兴行业和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又大多集中于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的传统行业,呈现出“锄头与卫星齐飞,高端与低端并存”的现象,小微企业尤其如此。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14年3月28日发布的《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从小型微型企业的行业分布看,小型微型企业行业相对集中。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小型微型企业占各类小型微型企业的18.49%,批发业和零售业小型微型企业占各类小型微型企业的36.4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占各类小型微型企业的9.93%。这几大行业中的小型微型企业共670万户,占小型微型企业总数的近2/3。 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此处仅指信息传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占各类小型微型企业的比重为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