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刘姥姥的真淳质朴还表现在她的节俭、朴素上,在《红楼梦》中,刘姥姥三次进荣国府的表现都体现了她的真实、质朴。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因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带银,花容月貌,误当是凤姐儿,便要称姑奶奶。可想丫鬟都是穿金戴银,那主人的穿着打扮还得了;看到凤姐饭后那桌上碗盘摆列,仍是满满的鱼肉,不过略动了几样;馋得板儿闹着要肉吃。二进荣国府时了解到贾府一顿螃蟹宴,便念叨着:“这些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银子,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听说把软烟罗拿来糊窗子,便说:“我们想它做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还有那‘一两银子一个的鸽子蛋’,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制作精美的茄鲞,刘姥姥听了它的制作方法后,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倒得多少只鸡配他,怪道这个味。” [14] 等等。刘姥姥看到这一切,当然有羡慕之心,但更多的是惊叹与感慨, 感叹富贵人家的奢侈、浪费,再想到自己作为农民的贫困。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强烈反差,表现得如此鲜明、尖锐,令人叹为观止。
刘姥姥将庄稼人真淳质朴的形象在以上两个方面得到完完整整的体现,毫不失农村人的本色,非常契合老子自然质朴之美的美学思想,即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5] 的哲学思想为基 础,提倡自然本色的整体的美。刘姥姥无论从说话还是做事上都可见出那种隐含在内心的质朴真淳之美。真诚、不虚伪,朴素的性格正是大多数农民具备的优良传统,值得我们学习并将其发扬光大。
二、大智若愚
刘姥姥虽为一介农妇,但从她三进荣国府看来,无不时时处处体现着她的智,各种说话的智慧、做人的智慧、做事的智慧。刘姥姥虽是一个农村老妪,她所表现出来的“智”与其他人物,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所表现出来的“智”大相径庭,诸葛亮从小饱读经书,通过自己从书本上了解到的知识再运用于实践。而刘姥姥所表现出的“智”则不同,她从小没有机会读书,没有什么文化,只能在生活中学习,她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个名言的实践者。她通晓世事、精通人情,能够用简单的话语讲深刻的人生道理。蒙府本评道:“天下事无有不可为者。表现了刘姥姥面对事情是何等的豁达。
第一,在第六回的叙述, 狗儿因家中冬事未办,心中烦虑,却只能“吃闷酒”,“寻气恼”,刘氏也“不敢顶撞”,当狗儿夫妇愁云重重时,刘姥姥对狗儿说:“如今咱们虽离城住著,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 [16] 的言语,表现在刘姥姥说话的智慧。正如《论语》中说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7] 这些话不仅劝勉了狗儿, 而且表明了她乐观向上,勇于突破眼前的困境。也显示了她不一般的见识,“谋事在人”,说明她早已看透这层关系,并觉得只要去努力,能得到救助的机会应该还是很大。能求助于那样的富贵人家,即使贾府稍微救助一下,她想到也够他们一家过活的了。刘姥姥面对生活的困境,不像狗儿那样消极,对生活有的不如意,她并不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以愉快乐观的心情去面对、沉着冷静地解决。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能想到进荣国府“打抽丰”的办法,可见,她并不只是劝说狗儿,而是提出了切切实实的解决措施。
第二,表现在当贾母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问“这园子好不好?”时,刘姥姥赞道大观园竟比年画还强十倍。又听说惜春会画画,便夸她年纪虽小,却又是好模样,又能干。与此同时,她还不时地找话逗趣以迎合众人的的心理,“谁知城里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它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18]她故意把鹦哥说成是雀儿,贬低自己孤陋寡闻的同时,也抬高了贾府众人的地位。可见刘姥姥虽是一个农村老妪,但却能说会道,表面愚蠢,其实为人精明,深得贾府众人的喜欢。 第四十回,贾母带着刘姥姥到探春屋里,板儿又跑过来看,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 [19] 天真 的板儿见了自己在农村熟悉的蝈蝈和蚂蚱,当然兴奋不已。但刘姥姥却一巴掌打过去,骂他是:“下作黄子,没干没净地乱闹。倒叫你进来瞧瞧,就上脸了!” [20] 这一举动,看似很粗鲁,怎么能当着主人的 面打孩子呢?其实这显示了刘姥姥的圆滑、聪明,她是一个识趣的,颇知媚眼高低的人。试想,一个农村来的,而且是根本就不算亲的亲戚进探春的闺房,探春本来就不高兴了,但她肯定碍于贾母的面子也不好多说什么。这一点,善于察言观色的刘姥姥心里很明白。刘姥姥看似很笨的举动,其实她是告诉探春:我们能进来,是你们赏赐的,只是孩子不懂事而已,你别跟孩子一般见识。
第三,刘姥姥的智慧还表现在她做事的智慧上。第六回,当刘姥姥进贾府“打抽丰”时,并不是直接去找王夫人,而是首先找到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周瑞因昔年争买田地一事,多得狗儿她父亲之力。也算欠刘姥姥一家的人情。刘姥姥巧妙地利用这一层关系,在周瑞家的引荐下顺利见到了凤姐。最后顺利得到二十两银子。
第四,凤姐把一盘子花都横三竖四地插在刘姥姥的头上,供大家取乐时,众人让她:“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成老妖精了。”但知趣的刘姥姥并不恼,反说自己,“年轻时也风流。”吃饭时,凤姐与鸳鸯一起捉弄刘姥姥,提前给刘姥姥递话,刘姥姥就向鸳鸯保证:“姑娘放心。”才有刘姥姥的“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21] 的笑话。事后,鸳鸯向刘姥姥道歉,她 心中明镜一般:“姑娘说的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心有什么恼的。”这种常人都认为是一种对自尊心的侮辱,而且刘姥姥是在座的人中年龄最大的,此举动更是不合时宜。但对刘姥姥来说则不然。刘姥姥虽为俗人,但却能和贾府一干人打成一片,装疯卖傻,自我解嘲。如果说刘姥姥任别人往她头上插花是“愚”的,但能适时地配合并毫不生气却是“智”。如果任由别人插花而不吭气,或者扭扭捏捏,则显得更愚蠢,那么当时的场面就不会是欢乐,而是冷淡了。人生艰难,有时不得不自嘲一下,以脱离尴尬的处境。刘姥姥的表现更展示了她的这种谦卑处下的大智若愚,粗中有细。处事方法的与众不同,这是她立于不败之地的生存本领。她即迎合了凤姐、鸳鸯哄老太太开心的想法,也博得了贾母的开心。刘姥姥总是将自己的位份降低,将主子的位份抬高,把自己和奴才们拉成一片,让自己和贾府的关系愈加的亲密,博得大家的喜爱。谦恭的性格态度以及她的礼貌让她才得以过五关、斩六将为自己的女儿女婿带去丰富的财物,最关键的是和这个豪门大户扯上了关系。